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2017-01-12 19:22:16)

       据记载,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设渭南县,算一算距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了。千百年来,老祖宗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遗产,然而在兵荒马乱、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下,目前还能看到的遗留文物已经屈指可数了。

       几个月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同事向我提供了一条关于渭南“老北门”的信息。从提供的线索看,这个“老北门”不光正在从现代渭南人的记忆中逐渐消失,而且因为目前保护措施的落后,“老北门”的实体建筑恐怕在不远的将来也要从人们的眼前真正地消逝……于是一股强烈的寻找历史遗迹的想法油然而生。

       2017年1月8日心愿终于得以成行。“阎良骑行爱好者群”组织新年第一次骑行,专门去渭南老城街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愿我们此行和这篇博文能够唤醒人们对于文物保护的紧迫意识,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我们身边的历史遗存。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周日的清晨,一场大雾从天而降,笼罩在关中平原的上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路边的小草和树枝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霜覆盖着,像穿上了一层冬装。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阎良骑行爱好者群”的骑友们不畏严寒,在约定的时间内汇集到集合地点准备出发。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本次骑行共吸引了36名骑友的参与。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天上的雾和地上的霜将天空和大地融为一色,而骑友们多彩的服装和矫健的身躯像是点缀这冬景的鲜花一般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你瞧,我们浩荡的队伍,迸射着健康、自信和青春的活力,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不失为寒冬腊月里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途中休息。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在渭南市北面G310国道边上有一座“宣化观”,据说当年刘志丹曾在此避难并受到寺内僧侣的保护,2008年寺里专门立了一座刘志丹的雕像以示纪念。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宣化观据传是康熙年间所建,当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庙。观内原来有一所中共党员所办的宣化小学,由于国民党的破坏而被查封,史称“宣化事件”,宣化事件成为了渭华起义的导火索,所以后来被政府作为文物单位保护了起来。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宣化观内的大殿。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参观完宣化观继续沿G310国道前行,通过沋河大桥,从渭南老城街的东口进入。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途径渭南老城街上的鼓楼。据记载:渭南鼓楼建于隋大业九年,明洪武年间,县令吴云扩建县城时,将鼓楼与县署合并,成为县署大门。1556年华县大地震被毁,翌年重建,后来多次进行维修。鼓楼砖台东西26.8米,南北14.7米,高6.8米;台上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宽五丈,进深三丈,周围有庭柱28根,上层为五间谯楼,为安放大鼓所用。鼓楼门额上从右至左书有“渭南县”三个大字,门洞两侧有楹联“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鼓楼的门洞被铁丝网封闭起来不允许进入了。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北门”位于渭南鼓楼北侧紧邻的一条叫做“北门巷”的窄小巷子中。这条小巷子是我们打听了很多人才找到的,看来很多渭南人并不知道有这条巷子的存在,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一座尘封了数百年的老城门。从巷口向内走约一百多米就能看到前面有一块高耸的“黄土堆”。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仔细看,这座“黄土堆”的下面有拱形的门洞造型(在白房子的屋顶上),门洞上方仅剩右边一半城砖保留下来。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黄土堆”的西面,估计高约五六米,宽度约十米左右。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城墙内部原用夯土制成,外面围砌着厚重的城砖,现在西面的城砖已经荡然无存,露出的夯土远看像是一堆“黄土堆”。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城墙西北面残留的城砖结构,当初一定是砌了很多层,才把这堆夯土巩固着几百年而屹立不倒。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残存的城墙上已出现多处裂隙,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墙体下方的周边用简易铁丝网围护着。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城墙的北面是一所私人宅院,从大门进去,发现北面这面砖墙保留的相对比较完整。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城门洞已经被现代制作的红砖封砌起来,红砖与青砖颜色鲜明地尘封着古今两个时代的记忆。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门洞左下角的青石。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北面墙体,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从这所私人宅院的二楼走廊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城门洞上方青石门额上所刻的“带渭门”三个大字,墙面四周已经呈现出很宽的裂缝。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仔细观察照片,“带渭门”三个大字的两侧各有一列小字,也许是题字的时间和作者落款吧,但可惜已经辨别不清了,也许只能用拓印的方法可以还原真相。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墙体青砖上坑坑洼洼地遗留着历经沧桑的历史痕迹。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固定墙体的钉花还依然牢固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将原城池四周拓取7里,并建城门四座,东曰“拱华”、西曰“望秦”、南曰“通原”、北曰“临渭”。万历初,诸顺换四个门额,东称“望华”、西称“襟沋”、南称“抱丰”、北称“带渭”。如今这座已经历经了六百余年风雨的古城门依然顽强地屹立着,谁又能知道,她还能坚持多久呢?!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参观完渭南“老北门”,大家来到老城街西端文化美食街上,在挂有“老街”牌匾的门楼下集体合影留念。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新的老街现在已经开发成为一条集美食、美景和古玩交易于一体的民俗街。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们在老街美食城聚餐吃饭。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欢聚一堂,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共享美食。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的“盛世古玩城”门额上方有一块黑色的匾,上面是著名陕西籍文人贾平凹题写的“带渭门”三个字。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贾平凹题写的“带渭门”匾额。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古玩城另一个出口上方门额上还有一块贾平凹题写的“襟福门”匾额。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鼓楼剧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的古玩交易市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古玩市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地摊上的古玩,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地摊上的古玩。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络绎不绝的游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的美食,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的店铺,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沋河边上的灯展,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花灯,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老街上的小河,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沋河上的灯,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花灯造型,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小船。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休闲时间,多才多艺的骑友表演起了吹勋,吸引了大家的围观。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悠扬婉转的曲音回荡在老街的上空,似乎把时光倒回了千百年前~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最后请欣赏一组骑友风采: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参加本次骑行的部分骑友,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行在渭河河堤路上的部分骑友,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瑞雪兆丰年”,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降龙伏虎”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田心”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游神”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骑友“平平淡淡”(右)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附:
骑行路线图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景点地图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明清时期的渭南县治图(纯手工绘制)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完)
 
骑行时间:2017年01月08日
骑行路线:阎良—S107关中环线—X202—X304—G108渭河大桥—G310渭河大街—宣化观—渭南老城街—东风大街—G108渭清路—原路返回阎良
骑行距离:全程90公里
骑行路况:柏油路,平路
骑行难度:☆☆☆☆☆☆☆☆☆☆
 
关于扫码关注“阎良骑行爱好者群”公众号
2017第一骑,寻找即将消逝的渭南老北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