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阎良—韩城骑行攻略

韩城市位于陕西中东部黄河西岸,与山西省万荣县隔黄河相望,距西安市阎良区约187公里。韩城是陕西文化历史名城,风景名胜较多,著名的如司马迁祠墓等。
其中第1和第3条路线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可参考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b38d50102wi0v.html
路线2的特点是:从阎良到大荔为平路,不走国道而选择乡间小路骑行,距离其实不一定比国道近多少,而且由于小路的路况稍差、岔路较多因此速度反而提不起来,但小路的好处是车少空气好、有树荫没有国道那么晒;前半段为平路,过了大荔汉村收费站后开始缓上坡,一公里后开始上塬,直到过侯西铁路线前这段连续三级阶梯型向上的上坡路总长约6公里;从路井镇开始又是起伏上坡,过东吴村后要爬一段长约5公里的坡上塬,然后继续起伏前进直到合阳县城,路线2阎良—合阳的总里程为137公里。

从合阳县到韩城市只有G108国道一条路可供骑行,两地距离约为50公里。由于韩城市没有过黄河的大桥,因此从韩城返回阎良时要么走回头路原路返回合阳,再从合阳选择一条路线回到阎良;要么就是绕道山西禹门口,从山西省河津市沿省道S238到角杯乡,从洽吴黄河舟桥渡过黄河返回陕西境内,再从洽川镇沿上图中第3条路线返回阎良。
如果不走回头路而是绕道禹门口返回,全部总里程将会大大增加,由原来往返300多公里的里程将增加到450公里以上,这样如果安排两天骑行将比较吃力,而如果安排三天骑行,每天晚上落脚点的选择将很重要。
第一天的落脚点无论选择合阳县城或者韩城县城都不是好主意。因为合阳距阎良太近而韩城又较远,且合阳县与韩城县之间有个大山沟要翻越,翻过沟再骑行到韩城既劳累又可能要赶夜路,还有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距韩城之前1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司马迁祠,如果当天去参观时间肯定会来不及,而如果错过这个景点直奔韩城将会成为本次旅程的最大遗憾。因此第一天的最佳落脚点应当选择在司马迁祠附近住宿,景点所在的芝川镇有很多吃饭住宿的地方,距阎良的里程为177公里,G108国道路边就有旅店和饭馆且价格不贵(相对于韩城市区的价格)。第二天可以先游览完司马迁祠再骑行韩城,司马迁祠距国道仅1.5公里,非常方便。
第二天的落脚点只能选择在洽川镇。因为河津市太近而大荔县又太远,洽川镇距阎良约146公里,留作第三天的里程应该不会吃力。从洽川镇出发上沿黄大道向大荔县方向骑行,一路上有很长一段公路两边都是没有村落、商店和住宿的,最近的华原乡(有商店和吃饭的地方)距洽川镇也有25公里,到下一个路边有村子的地方距洽川镇约35公里,村子叫鲁豫村但似乎也没有住宿的地方,有住宿地方的鲁安乡距洽川镇约38公里。
综合以上分析,从阎良骑行韩城,如果返程时不走回头路就只能绕道禹门口,从山西回到合阳县洽川镇再途经大荔县返回阎良。超过450公里的总里程应合理分配为三天骑行:
第一天阎良—司马迁祠,177公里,虽然路程较长但第二天早上可以从容游览司马迁祠墓后再赶路;
第二天司马迁祠—洽川镇,140多公里,路程为三天中最短的但眼福却是最好的,早上参观司马迁祠墓,中午欣赏禹门口龙门铁桥的壮观,下午渡洽吴浮桥领略吴王古渡的黄河风景,再加上山西境内半日游,一天穿越黄河两次;
第三天洽川镇—阎良,146公里基本可以无压力返回。
D1:阎良—韩城司马迁祠。端午节放假第一天清晨,从阎良出发沿人民路向东过关中环线省道S107(航空城大道东段)后继续沿县道X112新关路骑行至关山镇X202阎油路上,然后从东兴村村口拐入继续向东沿村中小路骑行,一路绿树成荫。

再沿X314县道向东骑行,途经渭南市下吉镇,

途经蔺店镇。

在蔺店镇李十三村路边的空地上有一座墓,墓碑上刻着“著名剧作家李公讳芳桂之墓”,原来这就是清代著名戏曲剧作家李十三的墓。
李十三(1748-1810)本名李芳桂,出生于渭南市蔺店镇李十三村。李十三创作的戏曲剧本“十大本”包括八部本戏《春秋配》、《白玉钿》、《香莲佩》、《紫霞宫》、《如意簪》《玉燕纹》、《万福莲》、《火焰驹》和两部折子戏《四岔捎书》、《玄玄锄谷》,都是二百多年来盛演不衰的传世之作。
从羌白镇街道向东骑上国道G108,沿G108国道继续向大荔县方向骑行。
刚上G108国道不久就偶遇“阎良骑行爱好者群”中的骑友“夜”和“花开若相惜”姐妹俩,她们是趁端午节放假期间相约骑行大荔县游玩的,偶遇时她们正在路边买西瓜吃,
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与她们一起分享了这个西瓜。

吃完西瓜,一行三人继续沿G108国道向大荔县进发,途径洛河大桥,

到达大荔县南环路与大华路交叉口处的“同州湖”景区门口,她们将沿大华路去同州湖游玩,大家将在此分开。

在“同州湖”景区门口合影留念,然后各奔东西。

途径大荔县文殊新塔。
出大荔县城,沿G108国道向北骑行,
到达汉村收费站,过了收费站开始一路缓上坡,
一公里后在G108国道与县道X311交叉口处开始翻塬,坡度加大,连续三级阶梯型向上的上坡路总长约6公里,下图是第一级坡顶,
此时正值午后气温最高的时候,码表上显示的温度已达43度。
在第二级阶梯上坡途中进入澄城县境内,
直到过侯西铁路线前上到第三级坡顶,前面到达韦庄镇,
过韦庄镇继续前行,G108国道在京昆高速G5入口处拐向东,
途径寺前镇,

过寺前镇后2.3公里进入合阳界,

途径路井镇,

过路井镇后起伏上坡,过东吴村后要爬一段长约5公里的坡上塬。

在良石城村到西城村之间有一段1.2公里长的下坡路,过京昆高速G5后又开始一段800米的上坡路,然后开始缓下坡,

在合阳县金水沟大桥前是一段700米的下坡路段,
下坡后到达金水沟大桥,
金水沟大桥,
过桥后是一段600米上坡进入合阳县城。
继续沿G108国道从合阳县西边的西环路绕过县城,路牌上显示距韩城55公里。
在合阳西边的西环路北段与泰山西路交叉口处,开始有一段1公里的上坡路到九龙大街,拐过弯沿G108国道向北骑行,继续一段500米的上坡。九龙大街旁正在建设一座九龙公园。

这两排枝叶繁茂的大树为夏天通过此路上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遮阴作用。

到达鹅毛村,

从鹅毛村到龙亭站前有个大山沟要翻越,先是3公里长的盘旋陡下坡,到沟底后有座小桥,过桥后立即开始上坡,上坡路也盘旋将近3公里长。

南龙亭村,

过了龙亭火车站就进入韩城界了,一路缓下坡前行,

过了龙亭镇,经过马陵村附近弯道时,路边有一条岔路,路口竖立着“韩城战国(魏)长城遗址”的保护碑。魏长城遗址分布在韩城城南10公里处的城南村、马陵村等多个村落,是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了抗衡秦国进攻而修筑的军事工事,如今还残留有一些土台。
继续沿G108国道前行,在到达芝川村之前有一段近1公里的上坡路直到芝川村。著名的司马迁祠景区就在芝川村东边1.5公里处,芝川村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是第一天旅程的终点。G108国道边有一家酸汤水饺店非常实惠,一碗大个肉馅酸汤饺子10元一份,差点吃不完。
晚上夜宿国道边的一家小旅馆内,标准间60元,房间还算干净卫生,设施也较新。
卫生间有淋浴可以洗澡。
D2:司马迁祠—合阳洽川镇。清晨从芝川村街上的乡道Y529向东下一个大坡再拐个弯后就到达了司马迁祠景区门口。

景区四周绿化很好,

通向景区的通道,

景区门口,

这条通道叫做祭祀大道,

通道左侧的石刻群雕,

群雕是按照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篇章设计雕刻的,

左侧群雕包括《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

左侧群雕。

左侧群雕。

右侧五帝群雕,

右侧群雕包括《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右侧群雕,

右侧群雕,

右侧群雕。

祭祀大道的尽头是祭祀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司马迁雕像。

汉太史司马迁铜质雕像。

广场东边有条小路通向后面山上的太史祠,

要经过一座芝秀桥,

由一块块大石头拼接铺成的芝秀桥,看着挺古老的。

远处山上的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

进入景点的售票处,

司马祠入口,

汉太史司马祠,

售票处,

启功题写的门额“汉太史司马迁祠墓”。

出司马迁祠继续沿G108国道向韩城进发,10公里后进入韩城市区。

进入韩城市区先要经过一座大桥,大桥的右侧还有一座建于清朝时期的古桥叫毓秀桥。

沿G108国道从韩城市区西侧“西环路”绕过市区,韩城市区北高南低,顺西环路向北骑行,在G108(陵西路)与S304相交处开始上陡坡,1公里后骑行至G108(巍山南路)与太史大街西段相交处时到顶。
从国道上可以眺望到远处小山上正在建造的仿古建筑。
韩城市区街道,
乔南西路。
韩城市北部黄河大街旁正在建设中的市人民医院大楼。
沿G108国道一路向北骑行,出韩城市区道路变得宽敞,双向六车道。继续向北骑行,北边的石头大山越来越近,路两边开始出现很多煤矿企业,路上拉煤的大货车也增多了,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拉煤车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
在到达黄河大桥前,国道边有一处“古渡龙门风景区”。
到达禹门口黄河大桥,
禹门口古称龙门,人们常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这里,后来为纪念大禹治水改称“禹门”,黄河流经至此河面仅有几十米宽,似黄河咽喉。

禹门口黄河水,

公路大桥旁是一座钢制铁路桥。

过桥就是山西省境内。

过桥后继续沿G108国道前行,途径禹门口公园。

河津市在西周时称耿国,所以河津自古素有“古耿龙门”之称。

河津龙门村。

河津市汽车站。

沿G108国道从河津市西侧绕过城区,在市区南边上G209国道向南过汾河桥,

桥下清澈美丽的汾河水。


沿省道S238向南途径南梁村,

南梁村村口。

路边的“玄武塔”。

远处的山,

途径光华乡,

光华乡,

途径荣河镇。

过荣河镇后从这个路口开始还需要翻一座塬,呈阶梯形上坡路,共四级坡,总长3公里,直到高速公路高架桥上为止。

上坡中,途径王显高速路口。


沿省道S238继续前行,过孙吉镇进入小风线,小风线路两旁高大的的绿化林木。

沿小风线骑行到张吴村时向西拐进入村子,从村中小路经西张吴村、西张营村到角杯乡,

再沿浮桥引线到吴王村,浮桥引线一路也是绿树成荫。

到达山西省临猗县吴王村东边村口,村口建造有高大的城楼,

城墙上的楼宇,

城门上书“吴王古渡”四个大字。吴王古渡始建于公元前636年,由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所建,兴于两汉,盛于大唐,明、清时代与禹门渡、风陵渡并驾齐名,号称黄河三渡。
从吴王村村口处开始有一段长2公里的大下坡路段,
一路陡下坡到黄河岸边。
山坡上有一座韩信挥剑的雕像,
史载公元前205年,魏王豹反汉降楚,屯兵古渡,汉高祖派韩信征讨魏王,在吴王渡口将其一举歼灭。
黄河岸边的“吴王护岸工程”纪念墙。
古渡边,
黄河上的浮桥,
黄河对岸就是陕西省。
有人考证说吴王古渡的“吴王”系指汉高祖刘邦之兄刘仲的儿子刘濞,刘濞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被封为吴王,曾发动“七国之乱”,后失败被诛。还有一种说法是,吴王古渡的“吴王”二字来源于此处当时居住着的吴、王两姓人家。
黄河上的浮桥是2008年建成通车的,
舟桥长600米,宽8米,由30组钢铁舟船组成,双向行车,最大载重120吨。
浮桥两侧的舟船,
两侧链接的舟船,
桥面虽然锈迹斑斑,但每天仍然有大量车辆通行于此。
铁船链接而成的舟桥。
过浮桥后沿X305县道向西骑行,路两边都是黄河湿地万亩莲藕池,
黄河湿地,
莲藕池。
到达洽川镇,
街上农家乐一家接着一家,可以吃饭、住宿,非常方便。

沿黄大道两侧很长一段都没有村落,距离洽川镇最近的一个有商店和吃饭的地方是华原乡,距洽川镇25公里。再向前10公里后才能看到路边第二处村庄——鲁豫村,不过这里似乎并没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
再向前3公里到达鲁安乡,才算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有商店和吃饭、住宿的地方,还有一座基督教堂。
继续向南骑行过平民镇后向西拐入县道X312,途径朝邑镇到达大荔县,再从大荔县沿国道G108返回阎良。
本次骑行往返全程为465公里。
距离的长短并不值得炫耀,只是一路上悉心记录的第一手数据和拍摄的大量照片,将为后人的骑行创造福利。
骑行时间:2016年06月09日—11日端午节假期
骑行路线:西安市阎良区—渭南市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禹门口黄河大桥—山西河津市—洽吴浮船—洽川镇—大荔县—阎良
骑行距离:全程465公里
骑行路况:柏油路,有上坡路段
骑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