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壶口瀑布骑行攻略+游记2:宜君县—富县茶坊镇

标签:
宜君梯田黄陵洛川富县茶坊镇 |

【骑行攻略】
【游记照片】
清晨从梯田客栈出发继续向山顶骑行,阳光沐浴下的盘山公路。

G210国道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

山顶上的宜君梯田观景亭格外显眼,可惜我上山后没有找到过去的路。

上山的路其实并不是很陡,就是有些长。

高大的树林里不时传来鸟鸣鸦叫,

原来这树上筑了很多的鸟巢。

有鸟儿在树枝上唱歌。

即将到达山顶,

这里是“宜君梯田”核心区。宜君梯田被誉为“上帝的指纹”、“大地的乐章”,2014年入选了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名单。

到达哭泉镇。

哭泉镇有一座孟姜女祠,据说当年孟姜女去长城边找丈夫,哭倒长城后,不知道哪一个白骨是丈夫的,孟姜女就划破手指,用滴血的办法看哪一个白骨能和自己的血相粘,相粘的白骨就是丈夫的。找到以后,她背着丈夫遗骸往家赶,走了一月又一月,当走到哭泉这个地方时有渴又累,找不到一点解渴的东西,她嚎啕大哭。她的遭遇感动了上苍,突然,乌云翻滚,天崩地裂,地下冒出了一股泉水,为了纪念孟姜女感人的故事,后人就将这眼泉命名为哭泉。这眼泉水流经了二千多年,经久不衰,一直到现在,哭泉镇的居民还在饮用着它。

据说孟姜女的故乡就是现在的铜川市王益区。

当地政.府在哭泉边塑了孟姜女的雕像,并建了纪念亭刻石以记之。

下面的哭泉至今还有泉水流出。

墙上的纪念文字。

纪念碑亭。

政.府立的《孟姜女哭泉碑记》。

清雍正时期文人查遴在《宜君县志》中写的诗《过烈泉镇谒孟姜祠》:

远望山下的梯田,由于不是春种时节,梯田里也没有铺反光膜,所以视觉效果不是很好。

每到春夏之交,山上种植的玉米地里由于铺着一道道反光薄膜,站在山脊高处放眼望去,一面面山坡上都是刚刚播种完的玉米田,一层层梯田上,一道道新覆的薄膜在明亮的太阳光照射下,反射着一道道银色的亮光,就像一层一层银色的波浪在山野间涌动,蔚为壮观。

现在不是观看宜君梯田最美的季节,所以山上没有游客,也欣赏不到梯田美景的壮观。

北国风光瞭望台,也设立在山顶的高地上。

站在瞭望台上可以远望茫茫绿色群山。

继续向前赶路,虽然是国庆节但国道上车辆却非常少,是不是都堵在高速公路上了。

路上看到一处宜君特产便民服务市场,房屋修建的有些特点。

即将到达宜君县城,在这个岔路口总觉得这个路牌标识的怪怪的,右面的平路应该是通往县城的G210国道。

宜君县的苹果是比较出名的,怪不得一路有很多苹果园。

宜君县还是中国核桃之乡,有名的“宜核1号”核桃个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浓、色亮有泽,含油量高口感好。

南山岭隧道,隧道不长,过了隧道就是宜君县城。

宜君县的龙山公园。

进入县城时两条路中间的街头雕塑,从雕塑左面走就进入了县城,右面的国道G210与县城擦肩而过。

出县城时的城市雕塑,国道G210和从县城中心出来的路又合并在一起。

十五里铺这里有一个下坡标志,其实是个小坡,不陡,长度也只有1公里左右。

出宜君县城不远处的彭镇、偏桥镇附近,有战国时期的魏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魏国的长城墙体由夯土筑成,距今已经2300多年历史了。

据史册记载,魏文侯变法图强后,魏国国力强盛,为防秦国的东扩和防戎,魏国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魏惠文王于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开始修筑长城。

魏筑长城南起今华阴县西,经大荔、澄城,在黄龙县境内擦边,复入澄城界,再经合阳到韩城黄河边上。

宜君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要塞、重要驿站,兵家必争之地。宜君战国魏长城修筑在沟壑险峻的山梁、沟边,依山就势蜿蜒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军事防御屏障和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塞。

魏长城的墩台。

墩台现在的形状看着像一个古老的坟丘,在古代它的作用可相当于长城的烽火台。

墩台简介。

路边的沟壑。

一路见到最多的都是苹果园,沿国道两边都是。

这里的苹果不大,颜色都粉粉的,

有些地里还铺着反光膜,

还有些苹果用红色的套袋套着避光,

满树红色也挺好看的,

没套袋的苹果树结满了粉色的苹果。

小小的、圆圆的、粉粉的,结的挺密实。

一路的苹果树、散发着一路的苹果香气,很诱人。

快到黄陵县时,有一个七公里的盘旋大下坡,下到五公里时路边出现一座“皇帝陵观景台”,从这里可以免费俯瞰整个皇帝陵景区,千万不要错过了。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号称“天下第一陵”。

从观景台俯瞰整个皇帝陵全貌:

最前面有一个大广场,广场和陵区之间的河水是印池,印池上是轩辕桥,过了轩辕桥就是95级的龙尾道。龙尾道上去就是轩辕庙院山门,从山门进去就能看到著名的轩辕手植柏,树龄超过五千年。

后面是祭祀大殿。

下了观景台,继续下坡2公里就进入了黄陵县城。

皇帝陵门前游客众多票价不菲,不参观也罢。

出了黄陵县,一路平路向洛川县前进。国道G210左边是山,右边是沮河。

这里的山都由页岩石构成,一层层的,里面是不是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呢?

绿荫大道,一路的绿化很好,包括所有的山上都是绿色的,看不到一点黄土高坡的气息。

洛川附近出现了炼油工厂。延安地区有石油的记载最早在东汉班固著《汉书·地理志》载:“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秦置县名,在今延安一带;洧水,即今延河。早在唐宋时期延安人民就已经开始用含蜡极高的固态石油做蜡烛使用了。

远远的能看到山上燃烧的油气放空火炬。

这一路沿着沮河水都是延长石油的工厂和储油罐。

延安炼油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创办延长石油官厂,1907年聘请日本技师在延长县勘定延一井,获得工业油流,是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后被称为“老一井”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洛川界。

在交口河镇有大型的炼油工厂。

炼油工厂。

快到洛川县城时碰到三个穿着骑行服骑车的骑友,打过招呼他们就飞奔而去了。

这一路都是苹果园。

国道边到处是卖苹果的。

红红的苹果装成一筐筐的,也蛮好看。

闻着苹果香味骑行的感觉真是不错,洛川的苹果也算是很有名气的。

进入洛川县城。

县城里有一处民俗博物馆就在国道边,有兴趣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建筑古香古色,里面是清代四合院建筑布局,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博物馆里主要有黄土高原风情展、古代社会生活展、珍贵石刻造像展、古代宗教画像展等。

进门是一条小过道,

里面大门上书“家传书诗”四个大字。

下面是“崇文尚武”。

门内墙上的雕饰,应该是用来供奉土地神的神位。

院子里东面的房屋“洛塬古风”——洛川民俗陈列馆。

北面的“中和堂”。

南面的展厅“耕桑”。

出县城向富县进发,这里距富县47公里,距延安115公里。

洛川.会议纪念馆。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制定党的方针政策,史称“洛川.会议”。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朱.德、任.弼.时、关.向.应、何.克.全、张.国.焘;还有各方面负责同志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肖.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周.建.屏、傅.钟、周.昆,共23人。会议记录由李.富.春担任。

洛川.会议确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离开洛川继续向前骑行,感觉一路都在山顶行走,路边的沟壑很深,远远望去能看到远处峡谷中的高速公路。

路边沟壑纵横。

峡谷底部的高速公路和山顶的G210国道落差起码有几十米。

国道是从山顶的村庄经过的,所以起起伏伏,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

过了北头村就开始有一个连续盘旋大下坡,长度超过4公里。

这个大下坡一直下到界子河村的界子河桥上,在这里与高速公路并行通过底部的峡谷。

过了界子河桥立即就是4公里的盘旋大上坡,重新回到下坡前的高度,高速公路又被甩到了下面几十米深的地方。

盘旋大上坡。

路边深深的沟壑。

快到富县时,又有一个盘旋大下坡,先是5.5公里陡下坡,后是4公里缓下坡,一直下到川口村三岔路口。

国道G210并不通过富县县城,而是从茶坊镇经过,从川口村三岔路口左拐就进入了富县茶坊镇,今晚就在这里落脚了。由于这里是西安和延安之间的必经之地,很多来往游客在此落脚休息,又逢国庆节游客众多,所以这里的旅馆比较贵,稍微像样点的旅馆连普间都要80元以上。

好容易找到这么一间小房子普通间,小的连自行车都没法放进去,也要50元。

富县汽车站。

富县革.命烈.士陵园。

富县革.命烈.士陵园1957年建成,园内有烈.士纪念碑,安葬着28位无名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