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刘老阁——探访清代地宫密道

标签:
骑行刘老阁双七星阵民宅阎良无疆 |
时间:2015年元月11日
地点:阎良——谭家收费站——福音村——吕村乡——新庄——毕家沟——刘老阁
单程:16公里
人数:两人
路况:柏油路、水泥路和一小段沙土路,上塬有爬坡路段
难度系数:★☆☆☆☆☆☆☆☆☆
在向西边走的这段路上,能看到路两边田地里到处散布着一些凸起的坟丘,几乎都没有标志和墓碑,推测可能是古时献陵的陪葬墓,大多应该已经被盗掘过了吧。
只有地里竖着的写有“文物”字样的界桩可以说明这些都是历史的遗迹。
在一个较大坟丘前面的路边,静静的躺着一块墓碑,可以看到上面刻有“皇清”两字,可惜其余的字看不清楚了。
这块碑不知何时被遗弃于此,上面已经堆满杂草。
过了献陵,路两边没有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取而代之的是新开发建设的各式农庄。
这个土鸡场里养了不少鸡和鹅。
再向前是一个叫做“荆山阳光”的娱乐场,正在招商中,里面有一个游泳馆。
路对面是个林场。
旁边还有一个荆山马场,
里面养着一些马,
还建有跑道,似乎可以赛马。
恰好这时,一位马场工作人员骑着一匹马从跑道上疾驰而过。
再向前走就到了铸鼎村,这就是传说中黄帝铸鼎的村子。
刘老阁位于毕家沟村刘家沟组,果然名副其实,从平地上望去看不到任何快到了的迹象,然而在一个大沟的半坡处出现了几处民宅。
刘老阁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主人是御医刘应杰,当时为躲避战乱和土匪而修建了地下迷宫。
当时的整个宅子占地7.7亩,窑洞长77米,有口甘泉井,深也是77米,整个地洞按北斗七星的布局开挖而建,因此称双七星阵民宅。
从导游路线图可以看出,洞内错综复杂,洞洞相连,据说还有暗道机关,防不胜防。现在这里的地上民宅已被毁坏,只剩下地下迷宫还保留较为完好,但目前只开发了一部分供游人参观,
从售票处看到的刘老阁文化民俗村的宣传画,
门票,每人20元。因为这里属于私人承包性质,所以如果人多可以议价,大约也就是10~15元/人吧,如果在这里就餐还可免费参观。
门口是古槐遗址,据说当年的古槐非常粗大,六个成年人都搂不住,地面上暴露的根可以栓四十头牲口,后来在文.革中被伐了。
天庭井,据说井里的水属天降无根水,也叫“圣水”,用来泡茶冲药可以取得更好的口感和效果。
院子里有一颗盘旋生长的榆树,树干上面上架着一个鼎,树干下面是一个手托财宝的弥勒佛,地面环树画有八卦图案,该处称作“运测点”,也叫地磁星点,据说可以求财求好运。
靠墙处还生长着一颗被称作“玄武树”的大树,造型也很奇特。
从侧面看这棵树,像是龟蛇合体的样子吗?
刘老阁的主院落。
前面的大石也称“静心石”,据说有磁场可以静心。
大石旁边是一座土地祠,供奉着土地爷。
院子左面有一个窑洞,叫“赐善堂”。
里面有一块石碑,
供奉着三位女菩萨。
赐善堂的对面是“药膳堂”,从这里可以进入地宫。
地宫里接着节能灯泡,所以显着亮如白昼,并非想象中阴暗潮湿的地下巢穴。
这里摆放着古时制药的一些工具和容器。
小石碾子。
有住宿休息的房间,
织布的纺车,
刘应杰塑像,
下面是陷阱,
墙上的枪眼,
居室,
刘应杰的居室,
顺楼梯上去就是被称为“高窑”的哨所,可以看到院子的全景。
逸仙洞,
观音堂,
里面供奉着金色观音像,
旁边有一哭楼,
供奉太上老君的房间,
老君堂,
神灵谱香24法,
悟斋,
供奉张天师的地方,
管先生居室旧址,
古老的木质纺车,
药圣祠供奉的应该是药王孙思邈。
高三居室旧址,
温敬轩居室旧址,
温敬轩的题字,
墙上温敬轩的字画,
刘应杰、管先生、高三和温敬轩共称为“悟斋四友”。
别有洞天,
分身洞,
天井,
甘泉井,
据说此井深77米。
百福药神孙思邈塑像,
大成殿,
这里供奉着孔子塑像,
田字洞,洞洞相连,平面图看像个“田”字,故而得名。
这里的“惊蛇洞”还未开发。
天顶洞,
通向天顶洞的地方也未开发。
蚂蚁阵、盘龙台,
墙上小洞里供着的小石兽。
参观完地下迷宫回到地面,再从这里上台阶到房后的山坡上,
山坡上种植着各色植物,相信春夏之际来此一定是山花烂漫的样子。
这里建有一个亭子叫“官戴亭”,
旁边有休息的石桌石凳,
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院落的布局。
参观完刘老阁双七星阵民宅,我们顺原路返回了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