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一反抗期情绪问题哭闹大喊大叫 |
分类: 育儿路上经历多多 |
http://s9/mw690/001mz66kzy6HDNwwx2828&690
http://s12/mw690/001mz66kzy6HDNq5iyL4b&690
http://s13/mw690/001mz66kzy6HDNtlBRqcc&690
上周末两天上午都带着孩子在外活动,在户外他跑的很欢,没有说过有那地方不适,就是偶尔说鞋子进沙子了,自己脱下来倒一下穿好了再去玩。周日晚上洗脚的时候他说脚疼,我一看右脚脚踝处磨掉了一点皮,所以沾水疼了。猜想可能还是进沙子磨的,这鞋子穿了好久了,没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不多严重,他一个劲的说疼,为了安抚他赶紧睡觉,我说妈妈给你贴个创可贴吧,明天早晨醒来就好了。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贴上创可贴之后他立刻笑了,觉得很好玩,很快入睡了。这几天白天没事,晚上睡前想起来就说“你看,我脚都破了,快给我贴个创可贴吧”。
昨天傍晚爸爸下班回家后,我进厨房做饭,一个菜还没有出锅,听见在客厅里哭了,后来光着脚跑到我身边哭,我赶紧把他抱了起来。问原因,原来又是发现自己脚没长好的那个地方了,让爸爸找创可贴,已经都用完了,爸爸说没有了一个也找不到了。可能他开始哼哼的时候爸爸的态度也不好,于是成了大哭,后来大喊大叫,跑来找妈妈了。我让爸爸去做饭,抱着他,对他说:“家里真的没有创可贴了,而且你的脚已经好了,不怕沾水了。要不这样,妈妈拿纸给你包上,也很管用。”他擦着鼻涕眼泪说好。我就抽了点手纸,用胶带粘了一下。他立刻就没事了(当然,本来也没事了,就是以此闹情绪罢了),光着脚跑下来关门说:“把门关上,不让爸爸进来了”。
我进厨房,对他爸爸说:“好了,就这点事,别弄得他哭”。爸爸还嘴上不服:“怎么是我惹我他的呢,就是坏脾气”。
孩子转眼就忘,吃饭的时候就早把刚才为什么哭而忘到脑后边去了。昨天我很疲惫,九点钟就已经睡意十足,躺倒床上很快就迷糊了,可是孩子似乎还没有睡觉,想让我跟他说话,于是说:“妈妈,我脚上的纸怎么不见了?”这臭小子,很显然是故意找话题引起我注意的,洗脚的时候早就把纸给扔了。我已经处于半睡状态实在不想再起来开灯给他弄一遍,可是如果不理,他估计又不肯罢休。“妈妈给你用手捂着吧,妈妈捂着很快就好了”,就这样,他很快入睡了。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应该说很多时候孩子爸爸比我是有耐心的,很少有“暴力”的语言,反倒是我有时候不耐烦了会说他:“行了,别哭了,多大点儿事嘛”,“哎呀,你别闹腾了行不行?”最近大概是被孩子时不时发脾气给闹的,爸爸也有些不淡定了。所以,一向受欢迎的他,第一次受到孩子的拒绝,“关上门,不让爸爸进来了”。
http://s10/mw690/001mz66kzy6HDNNHX2p59&690
三月份的这段时间里,他最大的变化是情绪控制问题,有时候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和之前简直判若两人。 和老师交流过,说在幼儿园表现很好,每天都很开心。但是在家,时常就因为一点事情,有时候是因为早晨不想刷牙,有时候是因为想干什么我们没有允许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哭起来,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的解释,越解释他反倒使劲的喊。我有时候也生气,不想理他,就走开了。可是他会追着我一边哭一边说:“我以后再也不发脾气了”,“我以后再也不哭了”。这种事情有时候每天都会发生,学习心理学的我们俩也知道这是现在是他的“第一反抗期”。 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2~5岁时会性情急躁,不听话,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自己去做,而不愿意别人来干涉他的自由,就连平时性格温顺的孩子到了这个时期也会变得急躁、调皮,被大人称为可怕的两三岁,心理学家将在2~5岁集中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为第一反抗期。有人说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内心的激烈冲突不亚于青春期,而且这个阶段反抗有时候就针对父母,不反抗老师。理论上,我们学习过那么些年,哪个阶段孩子会有什么表现也知道,但是真面对实际的时候有时候还是缺乏十足的耐心。
上一个周,他一闹情绪,也影响到我,早晨送园之后我到办公室有时候半天情绪都缓不过来,也烦也生气。也就在上个周,他连续两三天尿床,每天下午我都要被老师留下去拿被褥回家洗。周五那天老师说发现他尿床了,抱到另一个孩子的床上,结果把人家的床也给尿了,于是我提着一大包的被褥回家。其实也就是那天,我意识到他不是故意的,可能还是哪里不对劲。于是,我也想到他的烦躁、发脾气,可能这是连锁反应,我们都忙,都没有耐下心来好好地照顾他的情绪。有时候他发脾气不理他,实际上这根本不解决问题而是积压了问题。这个阶段他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弱,感到不满就用直截了当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叫嚷、哭闹,实际上在内心里他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于是就一边不能控制的哭一边又说:“我再也不发脾气了”。他在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故意捣乱,故意和父母作对。他的语言也没那么丰富,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我的回应如果没有符合他的想法,就还是会说“不”。
有时候搭积木,太高了,积木倒下来了,他会十分气恼的把剩下的推翻。对于这种状况我比较淡定,有时候装作没看见。可即使我没有什么责备或评价的语言,在那一刻,他还是有情绪。这个时候如果责怪他“怎么能扔玩具呢”或者“自己弄倒了这有什么可哭的”,这样的话语安抚不了他的情绪只能使情况更糟糕,其实他的生气是针对自己的,而不是针对父母。有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在做这件事情的行为上了,而忽略了去关照他的情绪。观察之后发现,他这样做了,也知道不对,会蹭到我身边让我抱抱他,其实抱一下,哭一哭,鼓励一下,让他把玩具自己收起来,这种情绪很快也就过去了。总之,孩子还是需要被理解和被包容的。
http://s3/mw690/001mz66kzy6HDOgVqfM72&690
周末在公园里玩,他蹲在地上看浇水的喷头能看半天,我被盛开的桃花吸引,他则透过树木看到了远处正在盖楼的大高架子,觉得那个很有趣。他走到哪里,总能欢快的发现不同的东西,然后兴奋的叫我去看。阳光照耀下他的笑脸格外灿烂,那一刻,我眼睛有些湿润,说不出是为眼前的这种美好而感动,还是为这些天我没有好好关照他而感到愧疚。实际上,他非常正常,发脾气也好闹情绪也好都说明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罢了。事情变糟糕往往是我们还是把自己的姿态摆在上边,命令的语气多了。
我时常发现,生活工作的节奏一旦快了,忙碌一段时间好像我就偏离了轨道,我需要时不时的把自己往后拽一拽,让自己明白无论什么样的状况下,养育并教育好孩子是我的重中之重,他比任何人更加需要我,在意我。我影响不了别人,但我深刻的影响着他。很明显,我意识到问题,能蹲下身来问他为什么,能换种方式去处理他的问题,他发脾气和大嚷大叫的次数就少了,而这几天几乎就没再发生过。同时我们也发现,他情绪好了,也不尿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