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放手孩子才能真正学会与同伴交往

(2013-04-24 08:00:00)
标签:

家长

放手

孩子

学会

同伴交往

育儿

分类: 育儿路上经历多多

http://s12/mw690/4a7b08c8tdb03e33f616b&690
2013.4.20

 

上周六单位里有音乐活动,我和几个同事商量好都带孩子来参加,一来让孩子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演唱,二来他们也可以在一起玩玩。之前我做了好几天的铺垫,在周六早晨醒来又哼哼着“让我再睡一会”要赖床的时候,我提醒如果再晚了可就赶不上音乐会了,小家伙麻利的起床吃饭,十分兴奋的和我来到了单位。

我们到时,惟惟(三岁半的女孩)已经到了,两个孩子在等候演出开始的时候表现非常不同,惟惟是典型的开朗活泼的孩子,站在椅子上也不能满足她的好奇心,索性自己站到第一排去看了,大有想加入演出队伍的架势。六一黏在我身上,看不到时就站到我腿上,即使惟惟几次过来叫他到前边去,他发现我没有跟过去还是回来站在我身边。冬冬(两岁五个月的女孩)看来还小,没多久就吵着要喝奶,没办法,妈妈办公室吃饼干去了。小孩子终究坚持不了多久,一会儿,我发现两个孩子都有些着急了,赶紧带他们离开了喧闹的音乐场地。

回到办公室他们互相分享带来的水果和零食,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在对方的食物上,吃的很香。还是惟惟有姐姐范,把别人给的一盒酸奶给了我们家六一之后,她自己又很大方的去那个阿姨那里要来一盒。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彼此,虽然还不太会一起玩,追赶着到处跑,倒是下午的一件事让我觉得原来孩子不是不会如何与同伴交往,而这种能力不是成人能教出来或者示范出来的,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伴,有了这个玩伴他们之间自然会达成一种平衡和妥协,没有大人的参与,他们会自己需求解决办法。

我们和惟惟、惟惟妈妈一起吃完午饭后在单位的院里晒了会太阳,又回到办公室。惟惟站在通往她妈妈办公桌和墙壁之间伸开手不准六一过去,说这是小兔子家的门。孩子就是这样,越是一个不让过去,另一个非要过去。我和同事都没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看他们自己怎么解决问题。惟惟毕竟比弟弟大些,个子高点也有力气,能挡住硬要闯入的弟弟。“不行,你不能进来!”“我要过去,我要过去。”听见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峙着。没办法,六一开始求助妈妈,过来拉我让我帮忙。我说:“我是小兔子弟弟,姐姐你让我过去吧。”他照着学了一遍,姐姐还是说不行。我又说:“你唱小兔子乖乖吧,姐姐可能就给你开门了”。这个孩子显然不愿意唱。我退会到自己的座位上,看他们俩还能就这个事坚持下去不。果然,还在继续。六一在说:“那我刷卡,刷卡‘吱’一声就开了”。我偷偷看了一眼,他举着手在姐姐面前做刷卡状,索性还到我钱包里找了一张银行卡去“刷”。看来还没有奏效,我说:“刷卡哪有往人身上刷的呀,你看公共汽车上是不是都有专门的刷卡器?”他赶紧朝着旁边的柜子上刷了一下,呵呵,还是不管用,姐姐还真是坚持住了。无奈之下,六一蹭到我身边看来有放弃的意思。

不见弟弟继续行动的惟惟等不及了,跑过来看个究竟。一看六一转身,她赶紧又回去扮作小兔子门了。她妈妈说在家里她可没有这样的耐心坚持这么长时间呢。不知是她的一时疏忽还是力气不够,六一冲了进去,在拉他出来的过程中可能六一的头碰到了橱子上一下。肯定不多疼,要疼,他早哇哇大哭了,嘟囔着“我找妈妈”,跑到我身边跟我说头碰了。我笑着说没事,妈妈给吹一下就好了。此时,惟惟妈妈在说惟惟,“你是姐姐,你让着弟弟不行吗?”后来,我们都没在意,两个孩子倒不知什么时候达成一致,一个不强攻一个也不守得那么严了,又开始分享水果。

晚上,同事发来短信说惟惟回家之后一直再问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小弟弟,而我们回家之后小六一也跟爷爷奶奶描述了今天和小妹妹在一起玩了(这一点,真是好笑,只要是小女孩,不管大小,一律叫人家妹妹。呵呵,弄得惟惟有点郁闷,不停的强调“我是姐姐”)。看来,孩子们还是喜欢有个伴一起玩,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了他们的同龄人。他们可能不像成人在一起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是他们的动作、游戏、语言能够被他的同伴所感知和接受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同伴之间不会有成人对他们的迁就、忍让、纵容,他们是平等的,要获得一方的东西,不能随意就拿,在没有成人的帮助下必然要自己想办法,这个过程短暂但是学习了、成长了。有大人在场时,最先想到的是获得大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而家长在面前,对于孩子间的推推搡搡往往也加以阻挠,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如果推搡了别的小朋友是不好的。我们的干预往往让孩子们本来自然的行为变得不自然了。

孩子下半年就要入园了,我时常会生出很多担心,比如他自理能力不强;比如有时候有情绪不能表达出来,以眼泪解决问题;比如没有一起玩的小朋友,不太会同伴间的交往。老公总说我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入园之后,有了群体生活,慢慢都会改变。现在看来是这样,至少在同伴的交往问题上,不是孩子不会而是大人的不放手。

小区公园里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推着一个玩具在玩,大人在身边展开手护着,对别的小朋友说“你们到一边玩去,别过来打扰我们”。我总想如果不这样,大人站到一边,看着孩子们一起玩会是什么样呢?

惟惟妈妈还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六个大人护着一个滑梯让自己的孩子玩,还有这个垫那个垫的保护。

我想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家长出于是怕孩子吃亏还是怕别的孩子抢夺了自己孩子的玩耍机会,这种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日后在与同伴交往时不能持一种平等的心态,不能礼让不能分享。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愿意也需要与同伴交往,但是由于成人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很多时候家长的教育也是矛盾的,在家庭里让孩子把东西分享给长辈认为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唯我独尊,但是在外边却不引导孩子礼让和分享。我总认为婴幼儿时期,孩子需要成人的多多陪伴,至少从安全性上来说太小的孩子要陪伴,更主要的是这是安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而到了入园的年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判断能力,应该让他明白父母有工作有事情要做,不能时时刻刻都陪在身边,我们有一起读书一起游戏的时间,但是也得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在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求助于父母想办法,但不是一直都得陪在身边。他的独立时间可以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可以和同伴去游戏,家长只是远观者,不是这其中的指挥者。

也许这种放手的方式会让孩子慢慢学会如何与同伴商量、协调,如何不事事求助于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