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未成的梦想别让孩子来替你实现

(2012-05-25 10:00:21)
标签:

父母

未成的

梦想

别让

孩子

来替你

实现

育儿

分类: 育儿路上经历多多

http://s4/bmiddle/4a7b08c8hc0d2bc331663&690

图/网络   文/snower

女人有了孩子即使是陌生人都会有共同语言,更不要说是熟人了。昨日和一朋友聊天,谈的还是孩子。

她问:“你们带孩子上早教了吗?”我答:“没有”。

问:“那亲子班总该上吧?”我答:“还没考虑”。

问:“那你怎么给孩子开发智力的?”我答:“啥也没做,不过我不认为只有去了早教机构或者高档玩具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生活中处处都是智慧呢”。

问:“那你这么长时间带孩子都干什么呀?”我答:“散养,他比较自由,想干啥干啥。我做经常陪他干的事情就是出去玩捡小石头、花瓣、蹲着看蚂蚁、帮浇花园的工人拖水管等,在家会陪他一起看看绘本,念念儿歌”。

朋友表示无语。

问:“那你儿子现在会什么了呀,能背多少儿歌,诗呢?”我心想,我家的这个小家伙话都说不利索呢,还背诗?歌都是他自创呢,每晚睡前哼给我听,一天一个调。

问:“现在在干嘛呢?”我答:“拿着小铲子跟奶奶下楼挖土去了”。

她发来吃惊和无奈的表情,说继续表示无语。随即说道:“想不到你这么个洁癖的人能让孩子天天去玩土啊”。

又问:“这样,你不怕孩子上学后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让人给比下去啊?”这下该我无语了。两岁的孩子他应该会什么才算正常呢?或许当我也能津津乐道心带骄傲的向别人说,他会唱多少首歌曲,会背多少首唐诗,会认多少数了,这样的孩子就是“正常”的,优秀的,是该被人夸奖的。这也是很多父母都希望的,感觉这是自己的成就,是父母可以像别人炫耀的资本。可是在我眼里,他太正常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一举一动都完全符合他这个年龄的特点。童年应该就是这样吧,无拘无束,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童年,就应该和我们大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吧。那些儿歌也好唐诗也罢,日后他都会学会,可是他的快乐童年却不可重来,所以我不教他这些,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总想,他会唱一首儿歌的快乐远远不及他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吧。我也猜想,一个高级玩具对他的吸引力大概也远远不及他每天出去挖土的那把小铲子。家长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哪里才是起跑线,是母亲健康的身体?胎教?早教?幼儿园教育?我们的孩子在起跑线上拥有什么才能在日后不落后?是别的小朋友都不会的知识我会了,他们不会的技能我会了?我认为不是这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童年就应该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给他探索尝试的空间。我不怕孩子会被比下去,因为我和老公的想法很简单,让他做个快乐的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培养他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时候比知识更重要。

当然,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想自己孩子更优秀的想法没有错,上不上早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读读儿歌唐诗也不是一定就不允许的,但别给孩子规定数量和标准,要知道有时候家长过犹不及的做法抹杀了孩子的兴趣才是最大的损失。

但后来我们谈的话题我就不敢认同了。这一聊,从孩子的幼儿园说到小学,说到中学去了。朋友说:“我的孩子,日后一定得上**中学,要不然怎么能上了**大学”。我问她:“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为什么就一定要求孩子做到?”她说:“就是因为我自己上不了啊,我才想让他一定要上、、、、、、”说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原来一切的根源都是她自己未成的梦想想让孩子来替她实现的想法在作怪,于是害怕孩子从小被比下去,于是从孩子这么小就设想到以后一定得上重点中学,然后步入重点大学的校门。

父母的梦想,孩子来实现。这曾经是我们上一辈人的观点,如今还是有人继承下来了。我们父母那一辈,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没法进学校读书或者被迫中途辍学,在日后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时,他们发誓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上学,得让知识改变命运,得把他们年轻时缺失部分补回来。于是,我们的头脑中从小树立的观点不是读书能让我改变多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那是书上学来的,而不好好读书是对不起父母的想法确实根深蒂固的。于是,每次考试差了先想到的不是我为什么而考砸了,先想到的是我让父母失望了。因为,我们的成绩是他们的希望,我们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是圆了他们的梦想而已。于是就出现了在填饱高考志愿时,父母一定要改正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读他们认为好的专业的现象,结果是,孩子因不感兴趣读的无趣而退学。这样的父母应该反思一下,你们是在成就孩子的梦想还是成就自己的梦想?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情况下也确实让一部分孩子学习动力十足,也不是不好。可是三十年过后,如今面对我们的孩子,我想这是不适用的。

我们孩子这一代,上大学会比现在更轻松一些,我们也应该改变唯分数至上的原则,尊重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不是只有上了**中学**大学才是成功的定义。即使有了雄厚的知识储备,可是一颗脆弱的心依然还是会经受不住社会层层考验的。

所以,父母未成的梦想别让孩子替你去实现,他们长大后有自己的想法和事情要做,我们别跟着掺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