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0718  G东软 的投资分析报告  (不做个股的推荐,回落可关注)

(2006-09-10 22:01:32)

    G 东软这只股票在他刚上市的那几年中,在市场中可谓赫赫有名的高价、高科技、绩优股,但是在2001---2005的整个熊市中,他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逐渐被人所遗忘,如今市场重新开始挖掘他的潜力是有相当的行业背景的。
    关注G 东软的原因并不是他的题材,或者是资产重估,而是切切实实行业,只要一看公司的报告,就可以轻易知道公司是由两大块的收入所组成,一块是软件,另一块是医疗设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这两个行业中都做到了“数一数二”,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这是从公司层面看好他的主要原因。
    关于行业背景,从软件先谈起吧,提起软件不得不提印度这个国家,现在我们都知道印度最牛B的企业是米塔尔,他做到了世界第一,而且刚刚把世界第二给合并了,震惊世界!!但是印度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并不是钢铁,而是软件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印度的软件业已经非常的强大。仔细研究他们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外包是他们的切入点,然后通过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培养和训练了大批的熟练员工,再加上英语的自身优势,使得他们发展成功。
    而中国的软件业一直都没有做大和做强,以前是定位不明确,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自从印度的经验开始被广泛得知后,印度软件业就成了中国软件业的坐标,学习并且超越就是奋斗的目标。
    回到G 东软,从公开信息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9.2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的2.3%,较2004年的6.33亿美元增长了45.3%。中国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集团2005年继续领跑中国外包市场,全年国际外包收入达6270万美元,占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份额6.8%,比2004年的3300万美元增长了90%,稳坐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第一把交椅。
    具体公司层面,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日韩市场一直是公司的主攻对象,而印度的软件公司以欧美市场为主,从最新的2006中报来看,公司实现国际软件业务收入2,12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份额上升至15.4%。这部分发展非常的迅速,未来值得期待。
    (行业数据----国际数据集团数据表明,最近几年,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每年增长36.5%,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16.9亿美元的规模,从而占据届时预计180亿美元的市场中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市场G 东软主要是做政府软件平台为主,这一块相对竞争比较激烈,公司能够保持一定的份额就可以了。
    下面想重点谈一下,医疗设备行业,据目前知道的情况,这一行业被四大公司所垄断,分别是西门子,东芝,美国GE,菲利普,而G 东软早些年的高速发展就因为切入了医疗设备行业,打破了世界上几大巨头对这一行业的垄断,但是这一市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由于进口医疗设备可以退税,而购买国内的医疗设备反而不能抵扣所得税,两者之间的差距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变的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就是G 东软前几年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市场情况,公司采取了和菲利普合资的策略,双方各占50%的股权,G 东软变身成为菲利普的制造基地,而且菲利普将开放自己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渠道,让G 东软的部分产品可以销往全世界,应该说这对于双方来说是个双赢的结果,G 东软可以借菲利普的渠道,摆脱国内市场的困局,通过出口来做大做强,而菲利普可以借合资消灭和打击竞争对手,并且在中国市场建立盟友,抗衡其他几个巨头。
    同时,留意财经新闻的话。可以发现菲利普在进行结构调整,近期他就陆续出售了在LG菲利普(液晶面板)的部分股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重点看好的医疗设备,医疗保健和照明行业,相信菲利普在完成结构调整后,将会有很大规模的增长,对此非常的看好,总之,未来G 东软被捆在了菲利普的战车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大家看到这里基本上对公司发展方向和前景有了充分了解,相信对于大家研判G 东软能有所帮助。
    最后想结合股东人数的变化,谈一下走势。
                        2006-06-30  2006-03-31  2005-12-31  2005-09-30
   ─────────────────────────────────
   股东人数    (户):      44508      52077      55146      60954
   人均持流通股(股):    3180.84    2174.82    2053.79    1858.09
    从股东人数和走势来看,该股的基本面是逐步得到机构的认同,并没有出现暴涨的走势,所以筹码的稳定性比较好,归纳2005年下半年开始有主力进场,走向价值回归,初步算定了成本在8.00元下方,第二波有机构大规模进场是2006年的第二季度,成本大约在10.00---11.00之间,而且在今年的上涨中,老主力的筹码基本没动作,对于公司是一致看好!其中除了基本面的理由之外,公司的整体上市也是主力看中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集团公司的盈利状况不比公司差,光从公司8000多的员工人数就可见一斑,因为软件公司人就是财富!!!!
     另外,近期已经创出新高,未来向18.00进军,可关注,但是就不用参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