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奋斗的人生

(2022-11-30 20:34:09)
标签:

劳模

当年事

周总理

群英会

一片天

分类: 资料汇编

美丽奋斗的人生

(资料摘编)

阅读提示

工作拼命成绩多多,接受过周总理的请帖,并与毛主席合影,她不言功。退休金不足千元,房子只有七十余平方米,三个子女分别下岗,她不言不满。这就是汤素芝,1959年从我市众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翻开旧相册,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跃然眼前。照片里那个梳着两条麻花辫,胸前挂满奖章的美丽姑娘就是汤素芝。这位幸福、满足的71岁老人,当年曾为“全国劳动模范”。

上个世纪------60年代,她首推“一定三顺序”商品管理盘点法,在全市推广。70年代,她在锦华商场推行了“一品多摆,多摊售货法”,这一经验推广后沿用多年。80年代,她又率先推出“二员记账法”,应用后减少了服务事故和记账差错。90年代,她参与编写了商务部主编的《商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提要》。退休后,她组织起二十几个没有单位照顾的老劳模参加各种活动。

她的愿望是:明年跟老伴过一个盛大的“金婚”;再组织起老劳模们畅谈当年的故事。

遥想当年事

供销社里的“小老弟”

在汤素芝上百张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拍得格外俏皮。照片里,稚气未脱得年轻姑娘正在柜台后面测试一个塑料喷雾器。嘴巴也用着劲,脸上印着深深得酒窝。“这是我刚到供销社得时候……”汤素芝回忆到。1954年夏天,刚满16岁还系着红领巾得汤素芝高小毕业。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她毅然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奔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年龄太小,当年没有哪个单位能够接收。但这件事没有难倒汤素芝,她毛遂自荐到凌河区文化馆做起了解说员。不久,又被分配到范家屯供销社当营业员。在解放初期,一个女孩子能够取得高小学历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而汤素芝又是供销社里年纪最小的营业员,也是唯一一个女营业员,瘦小的汤素芝让人刮目相看。因为聪明好学又能吃苦肯干,同事们就唤她“小老弟”。

为了尽快掌握业务,汤素芝从市内的家中搬来行李住在了供销社,主任把办公室腾给她做宿舍,这里有一张单人床。晚上下班,其他同事都回了家,空当当的“宿舍”之只剩她一人与油灯做伴。一天晚上,纸糊的天棚里传来“咕咚、咕咚”的声响,似乎有一群老鼠在打架。她吓坏了,抱着枕头夺门而出,一口气冲进打更大爷的屋子,靠在墙角的米袋子旁睡着了。早上,大爷睁开眼吓了一跳,竟不知这小丫头啥时候进来的。

1954年参加工作到1973年调任和平商店书记、经理,汤素芝在乡村供销社工作了19年。即便在担任供销社主任职务的时候也从没离开过柜台。

当年事

全国劳模是拼命工作换来的

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吹响。汤素芝成了工作“狂人”。白天售货,帮助农民解决困难;晚上活动也很多,整理货架、学习领导讲话。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中,汤素芝找卫生所开了些“让人不睡觉的药”。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即便铁人也难以承受,何况当时体重只有70斤的汤素芝。一天,她在整理货架时失去知觉,从凳子上跌到柜台下面,头摔得鲜血直流。可她到卫生所缝了5针后,马上又投入工作。

当年,供销社的工作不单单是卖货那么简单。汤素芝和她的同事们经常要下到农村去,向农民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而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走的路则崎岖不平,经常是泥泞不堪。一次,她在下乡的途中不慎连人带车摔进路旁的深沟。所幸只有些扭伤、擦伤,于是拍拍身上的土推起自行车继续前行。而其他人不知道的是,那时汤素芝正怀有身孕。

出色的工作成绩,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给汤素芝带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即1955年开始,市劳动模范、省服务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等殊荣纷至沓来。而最让汤素芝所珍视的是1959年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奖状和奖章常被她放在身边、眼前,因为这份荣誉是对她辛勤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激励她勇敢前进的动力。

当年事

与毛主席合影与周总理共同举杯

在汤素芝保存下来的诸多照片中,有几幅一米长的黑白照片格外珍贵。汤素芝时常拿着放大镜寻找当年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身影。而人群中,距离主席不远处站着的那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姑娘就是汤素芝。

轻抚着老照片,汤素芝回忆道:那是195672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与出席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我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人一样鼓掌鼓到掌心刺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20周年,央视播出了记录总理生平的纪录片。汤素芝坐在电视前看到总理的音容笑貌,眼里又泛起泪花,记忆把时光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1959年。那一年作为商业系统优秀代表,汤素芝有幸再次走进北京怀仁堂参加“全国群英会”。115日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她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请帖。当天下午5点半应邀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的晚宴。总理站在主席台的位置,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表达祝贺。总理举起酒杯的样子永远地印在了汤素芝的脑海中。

当年事

做一个对得起“劳模”称号的人

40年的工作生涯把汤素芝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历练成为企业领导干部,从一个高小文化水平的学生成长为商业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

参加工作后,汤素芝感到高小学的知识远远不够。她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初中文化补习班。又用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自学了《政治经济学》、《商品学》、《零售会计》、《零售统计》等方面的书籍。这些理论知识让汤素芝感到受益匪浅,虽然谈不上什么学历,但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格外实用。1973年汤素芝担任和平商店党委书记、经理职务。上世纪80年代又调到市土杂公司任副经理。当时的土杂公司下属多个店面,是个1500人队伍的大型商业企业。在领导位置上,汤素芝也没有怠慢了学习。汤素芝经常把荣誉证书和奖章放在身边,在消沉的时候激励前行。在她任土杂公司经理期间,曾帮助一家商场联系到沈阳的货架厂家,并一再叮嘱:别提什么提成的事,保证质量就好。后来,沈阳厂家代表给她送来一叠人民币,被她拒绝了。她说:我不能对不起“劳模”这个称号。

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很不理解,一位全国劳模,一位从土杂公司副经理岗位退下来的干部怎么还住着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三个儿女都下了岗,还拿着每月不到1000元的退休金?但汤素芝很乐观,她说:“上世纪80年代我这样的房子已经是豪宅了,再说老伴比我开的多。儿女虽然下岗却都自谋职业,不给我们添麻烦,我怎么能不知足呢?”

当年事

当年的劳模有着明星般的光芒

“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是什么感觉?”,“就像现在的明星,呵呵呵……”有人问汤素芝,她这样答。看照片,年轻时的汤素芝眉目间似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芳,又有着《青春之歌》里面林道静的神采。即便当时她只穿黑色的衣服,但坚强中透出的美丽仍无法遮掩。成了全国劳模并拥有着诸多荣誉,汤素芝的事迹上了报纸,照片登上了杂志,她的故事还被编成“小人书”流传。汤素芝说:“当时人们欣赏的是肯于奉献的劳动模范,年轻的劳模自然成了姑娘、小伙的追逐对象。”

看今朝

老伴是我的一方土一片天

前些日子,电视剧《金婚》热播。每每有剧情折射出生活的点滴,汤素芝心中总是升起丝丝暖意。她拉着老伴的手说:明年咱们结婚也50年了,这个金婚我们也要好好过。

做劳模的爱人不容易。1959年,汤素芝和许文衡结婚。谢绝了彩礼,没有婚礼,没有新房,两床被褥、枕头组成一个小家。几天后,爱人许文衡返回部队。汤素芝又过起了“单身”生活,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5年后,他们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汤素芝说:生下第一个孩子59天后就上班了,为了不影响工作,老许每天骑车把熬好的断奶药送到我单位来。三个孩子都是这样。孩子大一点了就送到姥姥家,婆婆接送幼儿园,从没让我为这些事操过心。

”以前我忙工作,老伴从来都是默默的支持。现在我们都老了,闲了下来,我什么都听他的,用最后相伴的日子去回报他。“汤素芝说:”过去衣服放哪我找不着,现在轮到他找不着了。”

前不久,汤素芝左腿骨质增生非常严重,每天都要到医院治疗。为了不让老伴走路太辛苦,77岁的许文衡让汤素芝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一路推到公交站点,看着老伴上车坐好,又骑车一路追随。等公交车站稳,搀扶老伴下来,继续用自行车推着。在治疗腿病的26天里,老伴天天都是这样接来送往。汤素芝说:“我真的很知足,很幸福。”

                                         摘编自2008年4月22日《锦州日报》 作者:田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夸家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