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朴”等于“璞”吗?
前几天,让学生们做了2007年静安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其中有一道题目我觉得有点疑惑,写出来请大家赐教。
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寄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玄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盖坚,老当盖壮。”
题目:
21.(4分)翻译“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大的材料,应当很晚成功。好的工匠不拿朴素的一面给人看,况且是依从你的所好。
B.你是大的材料,一定很晚成功。好的工匠不拿破旧的东西给人看,况且还只是你所爱好的。
C.你是大器晚成,好的工匠是不肯把未经加工的璞玉给人看的,就依从你的所好吧。
D.你是做大事的人才,一定大器晚成,良弓是不会以朴素的面貌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况且是你所喜欢的弓。
命题者提供的正确答案是C。
我们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马况用“良工不示人以朴”做类比,是对弟弟要到“边郡田牧”锻炼自己的志向表示理解,不锻炼是未经雕琢的璞,故应该是C。选项中,A与B的错误显而易见,而D的前半句译得很妥帖,产生一定的迷惑力;但“工”不通“弓”,把马援比作“良弓”的说法与上文“汝大才,当晚成”的定论也不符合。
可我的问题是:难道“朴”就等于“璞”吗?
翻阅古汉语字典,“璞”的义项为“含有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过的玉”,而“朴”的义项则为“未经加工的木材”。并且,“朴”也没有通假“璞”的用法,那么,我认为,或许最妥当的答案应该是把C选项的“璞玉”改为“木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