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紫禁城 |
分类: 行走天下 |
图。文 落榜进士
北京的美,总是能在紫禁城中体现出来。
虽然去过无数次北京,参观过无数次故宫,可还是想来这里看一看,尤其是夕阳下的紫禁城,宁静、安逸、甚至带有一些浪漫,尤其是那种大气磅礴令人震撼。明清时期的仓皇背影在故宫的古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故宫的建筑格局中,就能感受到那八百年的古都。这里的宫殿和院落无不体现着中国古建筑和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优良传统,在这里的文物观众,也能了解中国古代的陶瓷、书法和绘画艺术。
紫禁城的美,并非是吸引着无数游人的宫殿,也许就在流淌着无数秘密的某一个角落,就能让你浮想起无数的故事。行走在紫禁城,也许我们看过了太多的宫闱秘事,纠缠于那或真或假的野史、戏说中,将这里化作了权利、男女之间的明争暗斗,而无法体会到故宫的精髓,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都透露着对前尘往事的感慨和回忆,在那瞬息万变的历史中,追忆这里二十四位皇帝的悲喜人生。
每日游人如织的午门前,早已经失去了那当年压抑肃穆之感,遥想昨日的皇朝,天光未明之时,午门下的无数大臣官员在昏暗的宫灯下等候上朝,等候他们的又是无法预知的一天。明朝的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曾经一次就在这里廷杖上百群臣,被廷杖的明朝官员个个体无完肤,甚至有十多人不堪打击,当场毙命,我们不得不佩服明朝官员们的骨气,只有国家的栋梁才敢勇于直言纳谏,可是却以这种丧失尊严的方式被打甚至被剥夺了生命,也许,这就是封建社会皇权制度下的悲哀吧。
如今的我们进入午门,便放佛穿越了数百年的光阴与岁月。走进广场后,眼前便豁然开朗,跨过金水桥,一座大门便呈现在游人们的眼前,太和门后的太和殿世界上最雄伟的木质结构建筑,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高30.05米,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有12层楼高,半个足球场大。屋顶采用的是中国古典建筑中形制最高的重檐式殿顶,檐角上骑凤仙人背后跟着十只小兽,渲染着太和殿的卓尔不群。
在太和殿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皇帝的龙椅了。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的五百年中,无数人为了争夺这把椅子而明争暗斗,只有坐上龙椅之后,才能彻底改变命运,虽然这是权利巅峰的象征,可也许就是人生悲剧的真正开始。当我们羡慕皇权至高无尚的时候,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天子”们的心情呢?当明末帝崇祯拿剑指向妻子的时候,说出了“莫生帝王家”的真正心声,而清末皇帝溥仪,屁股刚坐上龙椅的时候,就哭喊着“我要回家”。
紫禁城是一个城,也是一个家。这个家既有着天伦之乐也隐藏着勾心斗角。嘉靖皇帝在这里采露炼丹、万历皇帝在这里搜刮敛财、天启皇帝在这里斧刨凿锯、顺治皇帝在这里学佛念经。。。他们坐上了龙椅,拥有了至高的皇权,可是并不一定就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今,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来这里参观拍摄,躲开熙熙攘攘的游人,寻找红墙上印着那檐角的身影,白云飘过被屋顶分割的天空,夕阳下的宫灯...
紫禁城就如同一曲庞大精深的交响乐,虽然它已经演奏了数百年,但早已经凝固成永恒。太和门前那一对威严,凶悍的青铜狮子一直守卫着这里,虽然时代早已变迁,可是它们并不孤单,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巍峨依旧,幸耶?不幸耶?
太和门。
故宫一角。
水缸。
中和殿内景。
保和殿内景,字为乾隆帝御笔。
养心殿门
养心殿内景。字为雍正帝御笔,
交泰殿内景。
后宫卧房。
被人们忽略甚至淡忘在了紫禁城的一角,放佛沉浸在旧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