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朝乾隆十全武功文化 |
分类: 解读历史 |
在我国传统社会所谓的“武功”一般是指对异族或者外国的大规模军事征伐,获得了耀武扬威,开疆扩土的绝大胜利。乾隆帝在廓尔喀之役建功以后,亲自用御笔为自己写了一篇《十全记》,总结了继位以来的十大“武功”,这其中包括了:二次平定准噶尔之役;一次定回部之役;二次平金川之役;一次平台湾之役;一次降缅甸之役;一次降安南之役;二次降廓尔喀之役。这也被他称作“十全武功”。
乾隆射箭图
可是,派大军渡海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两次赴大小金川镇压少数藏民也被列入“十全武功”,则显得非常的牵强。特别是两次大小金川之役,以十几万大军进攻不超过2万户的两个藏族部落,在那不毛之地,耗费的军资多达7000万两,这样耗费国资和军力与所谓的“武功”并不相称。
乾隆“十全武功” - 平定台湾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此拼凑出来的“十全武功”,也反映了乾隆帝那最求十全十美的虚荣心态。乾隆与爷爷康熙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可是乾隆并不像其爷爷康熙那样治理国家那般优秀和“圣明”。大清朝在乾隆统治时期达到了它的巅峰,可同时也在乾隆手中开始走向了衰落。(文。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