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祭月的母亲

2024-09-21 09:13:52
标签: 原创 散文 母亲 中秋节

       小时候,总认为母亲迷信,对她的“封建行为”不屑一顾。就是刚参加工作那阵,对她到庙里敬菩萨也表现得不是很支持。但母亲依然如故,逢年过节该祭祖还是祭祖,佛祖菩萨生日什么的该上庙进香还是上庙进香。

       父亲走后,母亲烧香拜佛更虔诚,由吃花斋到吃全斋。她求天堂的父亲安息,求人间的我们平安。这是母亲爱我们的方式,也是她的精神寄托,我不再反对她的“封建行为”,转而默默支持。

        母亲在解放前只上过几个月的私塾,因外公当过旧政府的保长,解放后母亲就再没进过学堂,所以母亲识不得几个大字。但是,我后来惊讶地发现母亲能全文诵读五六千字的《金刚经》。她告诉我是庙里的师傅教的,我才知道她已在庙里拜了师。虽然经文中的字换个地方母亲可能就不一定认识,但我知道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用足了功夫的。她曾对我说过,和父亲结婚后父亲要教她识字,被她拒绝了而后悔不已。

        也许是庙里的师傅教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祭月了。母亲每天早晚二次烧香、诵《金刚经》。每到农历十五日前后,母亲都要祭月,燃三炷香,持香在手,口中念念有词,对月三鞠躬,然后把香插在门边墙上的缝隙中。在我看来这算是小祭。大祭要等到八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母亲祭月有一套很正规的程序。当一轮浩月像太阳样从东方慢慢升起时,母亲沐浴后叫我们把小方桌搬到门口,摆上香炉、月饼、茶水,母亲先在红蜡烛上点燃三炷香,持香对月三鞠躬再把香插在香炉上,然后手持点燃的一匝黄表纸,对月小声反复念道:“天皇皇地皇皇,照天照地照阴阳,阴界阳间都平安,家家都团圆。”直到手中的黄表纸烧完,母亲对着门外的月亮跪拜三磕头,起身坐下后就基本不讲话,等到香烧完了,撤去小方桌,母亲叫我们吃月饼,祭月才算结束。

       2016年中秋节,我照例回去了。晚上,母亲祭月后和我一起在一楼看电视,趁她不注意时,我用数码相机给她照了几张侧像的相片,母亲越来越来苍老,头上的白发越来越来多。母亲发现我给她拍照,一言未发。当我睡前在床上看书的时候,母亲进房问我怎么还不睡,我说看会书再睡。没想到母亲在我床头坐下,看了我一会又说要注意身体,要早点睡觉。我答应着,突然意识到母亲可能是想跟我说什么或是聊一会儿天。我想母亲祭月是一种虔诚朴素的情感,就对她讲起祭月的起源和历史,从古代天子春祭日、秋祭月一直讲到探月工程当年的情况。灯光下,母亲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露出明白的神态并点头。当母亲知道皇帝在中秋还要祭月、接南极仙翁时,很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不承想,这是我和母亲此生共度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后来,我常常回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想起灯光下的母亲,我认为那是我们母子俩在这个世上最温馨的一个晚上。然而,我又设想,母亲心中最温馨的晚上可能是当年我嗷嗷待乳时,在她怀中吃饱后安静睡着了的那一刻。

       当第一次听清母亲祭月时念的“天皇皇地皇皇……”那几句不知从哪里来的咒语时,我除了好奇外,就是想起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这句话而感慨万千: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的日月!

       女儿的工作与航天有关,所以我非常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为每一次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发射而高兴、自豪。特别是探月工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突破性的进展,总是使我想起祭月的母亲。然而,当我看到这方面的消息时,心中又总有一种深深的遗憾,我与母亲已是碧落黄泉两不见,今生已无法再向母亲讲述月球上的故事,也无法向母亲分享我的喜悦与骄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呀,古今难全。

 

 

                                (作者:张超,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