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与城市诗——在上海四位女诗人作品研讨会上的300秒发言
(2015-08-12 15:30:01)
当城市叙事在小说之林中显得暗淡无光,当诗人也背对城市抒情的时候,上海女诗人徐芳在几年前却奉献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用近300页的诗行宣布"回到城市"。她写浦江之夜、夏日之街、圣诞节的街景、城市冬景、万家灯火、咖啡音乐时间、弄堂深处。在这些诗里,到处布满城市生活的场景,沿着三十年代的感觉路线出发,摄取了新旧上海众多的物象和事象。人们可能会问,难道布满水泥森林的城市也可入诗吗?她用优美的诗句作出了回答:她并不拒绝喧嚣和嘈杂之下的诗情。现代化城市固然粉碎了古典的浪漫,却生长出现代的诗意,这需要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徐芳就是城市诗情新的发现者和城市意象新的创造者。
如果说《上海:蓝色光的土地》更多地在空间上铸造城市的意象,那么去年出版的《日历诗》更强调时间的维度。时间串起了日积月累创作的诗歌,经过拆解、重组以后,从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来重新组装,构成了"日历诗"。在这部诗集中,时间首先起到了组织结构的功能。
在《日历诗》中,诗人表露人类的文化自天地百窍而出。天文和人文在诸多诗篇中发生了关联,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期然地在她的诗歌中流淌出来。
诗人敏感于年龄的增长,在季节的更替中,也会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正如古人所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季节的转换,时间的流动,影响着诗人的生命节律和潮起潮落的诗情。徐芳从校园诗人成为城市诗人,在《日历诗》中却处处体现了她对季节的敏感,对于时间的切近。在时间的急剧摇晃中,她看到了世间万物的变动不居,不再有永恒。
《日历诗》就是一部时间之诗、日月之诗、季节轮回之诗。诗人在季节轮回中,放飞诗心,作一次又一次的心灵远游。
诗人致力于空间的时间化和时间的空间化。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就是徐芳精心编织出的城市诗歌的经纬之网。城市塑造了她,她把个人的青春和诗情也慷慨地回报给她的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