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视觉观念中的《红楼梦》

(2006-08-15 15:07:00)
标签:

文化

红楼梦

越剧

分类: 评论

现代视觉观念中的《红楼梦》

 

《红楼梦》确是一部奇书,从它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一直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古典长篇小说。清代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尤其在它不断地被改编成戏曲之后,更多的人以观众的身份接触了《红楼梦》。这样,它就成为一部民族的经典。《红楼梦》的影响之所以经久不息,是因为在这部天才的著作里面,包含了最为丰富的历史信息;包含了最有力度的人生体验,诸如爱情得失中的大喜大悲,家族的盛衰造成的人的命运的大起大落,如花少女的生命凋零;包含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正统观念的反叛;包含了精神上的执着追求和毅然解脱。当然,还有艺术上的至善之美。凡此都使读者和观众在不同的审美场中被深深地触动。

在现代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对古典名著的改编中,《红楼梦》仍是最受青睐的一部。在地方戏曲中,当数越剧《红楼梦》的影响最大也最持久,在50年代更是达到了盛况空前。但自890年代以来,越剧如同其它戏剧样式一样,面临着观众人数锐减,入不敷出的困境,即使如《红楼梦》这样的保留剧目,其演出也难以为继。当代观众是否对古典名著不再感兴趣?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放时的盛况已否定了这一点。戏剧艺术是否让位于影视艺术?这倒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此番越剧《红楼梦》的豪华版,(也包括昆剧《牡丹亭》)在沪、京两地的成功演出和观众的空前踊跃,对振兴戏剧艺术、消解有关的疑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戏剧是表演的艺术,同时又是视听的艺术。但过去北京的观众似乎更重在听,所以管看戏叫听戏,而上海的观众却无听戏一说。也有人以此证明上海人之不懂戏。但我以为“听戏”一说是视觉艺术在当时舞台演出中尚未获得充分重视的结果,因此在收音机前是听,在剧场里主要也是听,特别对 “文戏”更是如此。这种“听戏”观的好处是推进了戏曲唱腔流派的发展,但也萎缩剧场的功能和中国戏剧在做和舞等方面的优势。而后来海派的戏曲,在舞台装置和演员的做功等方面都用力甚勤,不失为对传统戏剧观念的一种矫正。在现代艺术中,视觉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影视艺术如此,以唱为主的传统歌剧,如《图兰朵》,都比以前更讲究舞台布景的恢弘精致,至于现代的流行歌曲演唱会,更是以高科技的手段来强化演出效果。这次越剧《红楼梦》的新版演出,其主要的成功不在增加了“元妃省亲”和“太虚幻境”两场戏,而是适应了现代人偏重视觉享受的审美需求和现代商业的运作模式。豪华的舞台布景展示了贾府的贵族气派,群星灿烂的年轻演员展示了越剧的妩媚瑰丽和流派纷呈。而这一切又是为大都市的大剧场度身定作的。只有充分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以及商业运作,才可能有此大制作、大投入、大回报。至于在小剧场或者在物质条件很差的地方演出,自然需因地制宜,另当别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把戏剧置于现代的视觉观念中去改造,这样也许会吸引更多的青年观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