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行为儿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转)
(2010-04-19 11:00:31)
标签:
杂谈 |
发育行为儿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之所以详细描述美国发育行为儿科学分会的建立出现这么多的曲折,原因是发育儿科学、发育行为儿科学、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儿童神经科在学科范畴上有重叠,因而存在“界限”之争。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还基本没有建立美国模式的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但是不能否认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明确发育行为儿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借鉴美国相关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也许是必要的。 (一)与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的关系 发育行为儿科学和儿童精神医学在工作范畴上有明显的交叉重叠,但各自也有自己独立的专业领域。儿童精神病科医生主要管理较为严重的儿童精神心理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强迫症、犯罪等,在当前还尤其专长于精神药理学;发育行为儿科学医生则应该擅长管理儿童常见的、普遍的、轻型的行为问题,尽管也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立足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行为矫正、教育训练的方法。在总体态度上,儿童精神病科医生由于其很强的专业性,合格的从业人数较少,倾向于被动地接受那些前来就诊的患者并给他们长期多方面的专业性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而人数众多的发育行为儿科学医生应有更积极的姿态,主动服务(无论孩子或家庭是否提出服务的要求)于有需要的儿童和家庭,同时要力求与家庭合作处理儿童的行为问题;儿科医生既然是通过学习儿童精神医学等相关知识成为发育行为儿科学医生,当然必须在他们处理诊治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情感问题时要虚心地与心理学家、儿童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学科间合作,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内省。但他们还是要以儿科医生的实践方式工作,而不是成为一个蹩脚的儿童精神病医生。 发育行为儿科学也不能仅理解为儿童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内容,也是发育行为儿科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如前文所述,发育行为儿科学是儿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有自己学科范围的临床儿科学专业,所包含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及其防治是心理卫生不能完全包容的。 (二)与儿童保健学的关系 在我国学科分类上将发育行为儿科学划归为儿童保健学的一个分支,目前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从业人员也主要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然而由于我国儿童保健学属于预防医学,工作重点和具体实践长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体来说是GOBI3F,即①Growth
monitoring生长发育监测;②ORS口服补液;③Breast (三)与小儿神经科、康复医学的关系 发育行为儿科学与小儿神经科、儿童康复医学科以及前述小儿精神医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疾病的角度来看,很多疾病从来就是这些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例如癫痫、脑瘫、广泛性发育障碍等,只是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以癫痫为例,神经科关注发作的药物控制,发育行为儿科学关注癫痫合并的问题行为和智力发育,康复医学关注可能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而精神医学关注合并的焦虑、抑郁等问题。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属于精神心理范畴的疾病的病因逐渐阐明,而可以归类为神经系统疾病,例如Rett综合症。该症所表现的孤独症样行为使其长期以来在分类上属于发育行为儿科学的重点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而该症在后期出现的脊柱侧弯和运动障碍又使其成为康复医学的主要治疗对象。学科间的重叠由此可见一斑,这事实上也说明,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与上述学科以及诸如社会医学、伦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等其他学科的密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