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悬疑小说对我来说是个新领域。
或许学习日语的人都有这种习惯,无论是语言还是食物都向日式发展,这就是我在说话时会蹦出日语、看日本小说动漫日剧、一直很想去吃昂贵的日式料理的原因。不过我对日本民族的理解还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所以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悬疑推理的题材为何在日本如此大行其道(可以参考名侦探柯南、金田一以及无数推理小说电影连续剧),也不知道日本人对于推理的爱好是从何而来的。
也许每一个日本作家对推理悬疑的理解都是迥然不同的。
这是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下了乙一的《夏天·烟火·我的尸体》的原因。
我必须再次坦白,对于日本人的心理,我认为想要理解是很困难的。这种理解我说的是根本上的,是由民族、社会等客观因素最终造就的。有时候,甚至是绝大部分时候,我无法理解其可称之为纠结的、近似于绝望与快感的复杂情绪。
这本书的简介上写到:1996年乙一以《夏天·烟火·我的尸体》获得第六届“JUMP小说·非小说大奖”出道,并迅速获得许多读者和前辈作家的关爱。其作品领域横跨恐怖、推理、纯爱,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大众小说家之一。
这本据说是乙一16岁惊世处女作。
确实,相对于称赞令人诧异的剧情,不如诧异年轻的作者比较重要。
对于我来说,很难想象一个小学生会因嫉妒而杀人。
这样说的原因是,弥生和五月都喜欢阿健,但由于立场不同,弥生和阿健是兄妹的关系,如果只追溯这层血缘的话,就会变成无趣的伦理剧。所以乙一让弥生因此心生妒忌,亲手杀死了五月,从某一方面来说相当于除掉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情敌”,而五月的死看起来简直是故意要给弥生和阿健出场的机会一样。不仅如此,弥生在看见哥哥阿健的时候说的是“五月从树上滑了下来”这种托词并阻止阿健去找母亲,理由是“妈妈会伤心”这种在我看来简直是宣告自己是白痴一样的台词,而阿健似乎是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理由。但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即兄妹二人转移尸体的漫长过程中,乙一仿佛是故意地慢慢暴露了阿健的内心想法。很明显阿健知道是弥生杀死了五月并自愿地成为了其助手甚至是藏匿尸体的主谋者。而弥生在面对他人盘问时显出的不冷静和惊恐与阿健的沉着镇静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并不是只有两岁的差距就足以说明二者这件差异原因。正如封面上所言“在与死亡的游戏中,孩子们的表现究竟是更加单纯,还是更加狡黠?”虽然我认为表面上是天真的孩子内心却阴险得要命是很可怕的,这种事情很久以前(姑且让我说是很久以前吧)就曾思考过,但在日本民族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乙一想要表达出的不仅仅是浮浅的含义。
另一个令人惊异的地方就是结尾。绿早已看穿弥生和阿健的行动,甚至帮助他们把尸体转移到冷藏库而不是二人最初决定的神社的洞里。事实证明绿是对的,若他们当初真的把尸体放在了神社,不久就会因为修整而被发现。而且小说的最后也披露了连环绑架案的主谋是绿,被绑架的都是男孩子,而且和阿健的长相都有些相似。是因为绿喜欢阿健才做出的这种行为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虽然这已经不重要了。对于19岁的绿,做这些事情已经相当习惯了才是问题。这让我不禁想绿也许才是主谋也说不定,作为小说的第二条若隐若现的线索,弥生和阿健也许只是给了我先入为主的假象。
这本以孩子为主体的悬疑小说,乙一把故事的主人公塑造为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很明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居然能做出和大人一样,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连大人都做不出来的事,才是令人感到真正的震惊和沉重。合上书页,惊叹不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