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迷哥
在农村,有这样一档子事儿,老爹老娘(声明不是外婆,外公的意思,是爹妈的意思)的青春岁月等于儿子们的一桩婚事。其实一直想写点关于农村婚姻方面的话题,今年春节回家,正好赶上弟弟要订婚,就亲身感受了一个农村孩子娶房媳妇的艰辛,不是小孩长的不好或者有什么背景,我说的艰辛是男孩父母的艰辛。
我弟弟今年22岁,在我们那里是必须成婚的年龄了,因为在我们那里有这么一说,男孩子大过24岁,别人介绍对象就难了,因为人家女方就会疑惑你们家孩子怎么这么大了才找媳妇,人家就怀疑是不是有啥病或有啥背景,在农村的人言可畏比城市里更为严重,有时候吐沫星子的力量比推土机还要大,所以没有男孩(除非这孩子上大学)敢放过22岁。
弟弟也不例外,他春节回家我叔和我婶儿就帮忙张罗这事,可以说春节就是在忙这事过的,还好弟弟和临村的一姑娘对眼了,看上了,彼此决定要换手绢(就是订婚的意思,在山东鲁西南就这说法),好家伙,这手绢一换不要紧,就是2万多块钱,这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是重如铅锌啊!这两万多块钱是这样的。
订婚的钱,也就是换手绢的钱是一万六,其中这一万六之中有两千块钱的衣服钱,这一万六换了手绢的时候,为了响应咱们礼尚往来的传统,女方会押回四千或者两千,这要因家而异,但是这只是订婚的钱,还要有礼品,我们这里时行“十全十美”,就是式样礼品,都要凑个十还有猪肉,大家都知道猪肉贵的惊人,这一加巴,也要花到4000多,再加上喜酒钱,基本上会花到2万2千多。
订婚后的第二天,姑娘要回男方家吃团圆饭,从了那天女孩子喊“妈和爸”的一千块钱以后,今天的团圆钱也要拿,这一拿,基本上两万五了。这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基本上是两年省吃俭用的两年的收入一个儿子还好,但要是多个,想想吧,呵呵农村一般还都多儿子。
解释一下,我这样一说,别人肯定会说,你花这点钱就心疼了,我们养姑娘二十多年又花多少钱,呵呵,这话还真是我们村上的一个大娘说的,其实话不能这样说,因为姑娘或闺女不是东西,她是生命,我也没有说花这些钱不对。
只是适可而止就好,因为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农民挣钱不容易,再就是儿子成婚都比较早,自立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农村有这样的说法,养儿送终,其实他们的无私艰辛的投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为这样一种现象就给了未过门的媳妇一种这样的感觉,感觉公婆为自己操心是应该的。
身边太多,媳妇过门后不要公婆的现象,所以我定义为农村婚姻失败的后遗症最悲惨的现象,就是父母为儿子忙活一辈子的媳妇,最后儿子和媳妇又不要自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