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音标的起源

(2007-12-27 16:14:36)
标签:

杂谈

分类: 英语学习经验分享
    郑重地跟各位声明,中国人学英语困难的重大原因之一就是英语的语音符号--音标  的不统一导致。
    国际音标是1889年在欧洲诞生的。当时欧洲各国间的经贸及文化往来已相当频繁,因此学外语,就成了当时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音标,欧洲人之间相互学外语很费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的外语教师,都采用着不同的音标符号来标注发音,这造成外语发音教学十分混乱。为解决这个问题,1888年,由法国语音学家P.帕西、英国语音学家H.维斯特、德国语音学家W.费尧特、丹麦语音学家O.叶斯泊森等人联合倡导,在伦敦成立了一个组织,叫“语音教师协会”(现名称为“国际语音协会”),这个协会号召了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外语教师代表参加协会,组成了一个50多人的协会,以协商制定统一的国际音标。当时最困难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把各国的语言发音搜集到一起,构成一个人类语言发音的总谱,二是发明一些什么样的符号,来把这些发音统一地标注出来。由于当时的研究条件有限,通讯条件有限,各国代表的投入力量有限,因此不可能将世界各国的语言发音全部都搜集到一起,因此仅搜集到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几个较大语种的一百多个发音。但最费劲的事是发明什么样的符号来把这些发音标注出来,这件事花了各国代表两年多的时间来创意和协商,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对于简单的发音主要采取了“比音法”和“象形法”,比如音标“倒v”,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张不开的嘴,用它来代表小口发音的“啊”,来标注but中u的发音;比如音标“反c”,它看上去就像发“凹”的口型,用它来标注dog中o的发音。但对于复杂一点的发音,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了,只能采用“组合法”来勉强地表示了,比如中国同学很熟悉的bad里a的发音,这个发音听上去既含点“啊”又含点“亿”,因此就将代表“啊”和“亿”的两个字母a和e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专门的音标“ae”。再比如说time里i的发音,这个发音听上去既含点“啊”又含点“衣”,因此就将代表“啊”和“衣”的两个音标a和i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专门的音标“ai”。依此类推,“双元音”就这么诞生了。

     由此可见,语音的音符号的“长相”,仅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勉强发明,而并非千真万确的“发音写真”

    更多精彩分享:www.guoxue.com.c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7769701000aq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77697010009p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77697010009z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