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树蕙,杏坛飘香
---请书法家薛鸿群题字
去年8月,我对局长建议说:“山东诸城实验中学全国有名,特别是他们教学管理、大语文教育搞的不错,校长李庆平很有头脑,做法很独特,我们该抽时间去学学。”局长当即说:“我也听说过。这样吧,你跟他联系,争取9月成行。”
于是,我找到李校长的电话,试着拨过去,办公室老是占线;拨手机,关着。晚上,我再次拨李校长,办公电话无人接听;手机,通了。我赶忙说:“李校长,我们是河北的,想在最近到你那里参观学习,不知道你们方便不?”只听对方说:“不要说学习,互相交流吧。你们来我欢迎,但最近恐怕不行,因为十月是我们学校的六十周年校庆,整个九月我们学校将全力以赴作准备工作。这样吧,过了十月初的长假,咱们再联系,那时我们就不忙了。”“一言为定”我赶紧说。
局长听了我的汇报后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安排在十月中旬吧,到时候你负责联系好。另外,我们去时得带点礼物,你去请咱县书法家薛鸿群先生写幅字,他的书法在山东是有名气的。然后再找咱县的画家画幅画。到那时候也举行个仪式。”我说:“可以。”
薛鸿群是我县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早年曾经在山东求学,后又在山东工作多年。他的学生在山东教育界、政界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回到威县老家,先后在威县一中、河北威县赵庄师范和搬迁后的威县师范任校长。在一中任校长时,我正在一中上学,他担任我的地理课。因为是同乡,又是我的老师,所以很熟,他也很关心我。后来我参加工作,尤其结婚后,因爱人在师范学校,所以一直就在师范住。期间关系更密切了。局长也知道我们的关系,所以就委派了我。
当然,事情很顺利。我和另一位老乡在邢台找到他,说明情况后,他爽快且认真的说:“好,去学习是好事,我支持,你说吧,写什么。”我说:“来时定的词是‘滋兰树蕙,杏坛飘香’,就是不知合适不。”老人深思的说:“后四个字应该没有问题,前面四个字我要查查。”于是戴上老花镜,到书架上取下《辞海》、《辞源》等,认真的翻查起来。看他认真的样子,我们肃然起敬,也就赶忙一起查。在《辞海》中,我们查到了出处:蕙是香草名,亦称蕙草、熏草,俗名佩兰。香气如蘼芜,古人认为佩之可以避疫。以产于湖南零陵(今永州市)者为最著名,故又名“零陵香”。《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看到这里,老人舒心的笑了,说:“看来,你们局长还很有学问的。我是怕万一有问题,让山东的朋友们见了笑话。既然没问题,那就写这个吧。”我赶紧说:“我们局长也是听别人说的,我们没有查出处,今天您这一查,我们真长学问了!”老人笑着说:“凡事不清楚就要问个究竟。我对这句话也是听说过,没把握,怕贻笑大方,必须查。”看着老人深邃的眼神,我心里一阵惭愧。想当年,老人教书时就这样认真。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还这样执着,我不得不打心眼里感到佩服。
于是老人展开宣纸,倒半碗香墨,一手端着,一手握大管毛笔,一边说:“这样叫泼墨,写起来一气呵成,气势如虹,一般是很难做到的。今天高兴,我给你们表演一下。”说完,即润笔浓墨,游笔如梭,正象他说的,真是“一气呵成,气势如虹”!我们简直都看呆了。稍停,老人微笑着说:“还行么?”我们赶紧说:“那是自然。您笔走龙蛇,写起来又轻松自如,我们今天真是开了眼了。”老人谦逊的说:“不要这样说。我也是多年的磨练,有时也不是得心应手。但今天总算不负家乡嘱托,字还可以,就这个了。”看他高兴,我们试探的说:“您顺便给我们也写一幅吧。”老人高兴的说:“好,今天一定满足你们。说吧,写什么?”我们没想到老人会答应的这样干脆,一时倒是慌了手脚。但老人却从容的说:“这样吧,我给你们想几个,咱选满意的写。”我们连声说:“好,那感情好。”先给我写。老人说:“诗酒年华,再配上几句诗怎么样?”我当然没的说。于是,又写,又说。一气写了四五幅。然后停下来。忽然发现,室外下起了雨,还刮起不小的风。
天气真凉了,可我们的心里很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待人的热情,体验到了老人热爱家乡的真情,更学习到了老人治学严谨的作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