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湘鄂西之十:走进墨戎,感受苗族文化

标签:
文化旅游文化绿城小学 |
分类: 左影右踪 |
走进墨戎,感受苗族文化
——走进湘鄂西之十
结束凤凰古城之行,钱导带着游团返回张家界,途经一家苗家山寨——这是人称湘西小千户的墨戎苗寨。“墨戎”是苗语,翻译成汉语:“有龙的地方”。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更好地掌控少数民族,明政府修建了全长190公里左右的苗疆长城,南起凤凰县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古丈的“喜鹊营”即墨戎苗寨,被称为“苗疆万里墙”。由于它为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所以又称“中国南长城”,简称“南长城”。
墨戎苗寨坐落在龙鼻嘴村,龙鼻嘴村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外婆家,也是钱导的老家,当然钱导要带着游客来家乡看看的,钱导安排安排游客吃饭,邀请一个漂亮的苗族阿妹带团参观。停车场旁边有一条水流平缓的小河,小河对面山坡上聚集着一片苗家风格的民居,寨门顶上写着“璀竺”的匾额。河堤上一排大鼓吸引了游客的注意,上面写着“四方鼓舞”。阿妹导游说,墨戎苗寨最具特色的跳鼓舞,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开幕的演出,2010年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1年还登上宝岛台湾,曾经被授予“苗族花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真没想到这个苗寨挺有特色的呢。
走过狭窄的石板小桥,通过长廊,几个身穿民族盛装的苗族阿妹拦住了游客,她们端着酒,唱着歌迎接游客的到来。阿妹导游说,这是苗寨拦门酒,喝了酒才能进山寨。游客犹豫不决,导游说这是米酒,大伙儿听罢抢着上前,最后选出的几个代表品尝到了苗家美酒。接着每人用手拍一下廊道两边的木鼓,走进山门。又有两个苗家阿妹拦住了游客,她们邀请游客合影,拍照出来如果有满意的照片,可以10元钱带回。这也是一个惊喜,只见几个游客兴冲冲地上前,摆出最佳动作,照相机咔嚓一声,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沿石级而上,苗寨呈现在眼前。抬头仰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阶小路向山上延伸,路旁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的山体,一幢幢古朴典雅的板屋依山势而建,窄小的街道上空布满了蜘蛛网似的电线。经过几个苗家院落,能看到自来水管,能看到搭在绳子上的衣服,还能闻到家畜粪便散发的臭味。这是一个保留着原始风貌的苗寨啊!
左侧有一幢木房,称作“傩堂”,是苗族巫师做法事的地方。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先生正在为游客表演巫傩“仙人合竹”。现场非常安静,大家都屏住呼吸,亲眼见证奇迹的时刻。老先生劈成两片的长竹竿,邀请一男一女两位游客上前,双手各持一端放在腰间。老先生烧了纸、化了符,嘴里念念有词,听不懂念的什么,只看到他不停地画符,不停地摇司刀,两片竹子竟然慢慢地弯曲,奇迹般地粘合在一起,惊得在场的游客目瞪口呆。
“傩”音念[nuó],苗族语言,意为“乃人避其难之谓”,“惊驱疫厉之鬼”。巫傩属于苗族巫师做的法事,既惊、奇、险,又神秘莫测,让人叹为观止,在许多景区看到表演最多的是“上刀山”“捞油锅”等绝技绝活。湘西还有三大巫傩谜团,一是赶尸,二是放蛊,三是落洞。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组专门做过节目,但到最后也没有揭开里面的奥秘。有一个关于赶尸的传说:某大领导到了张家界,不太相信赶尸等巫术,认为这是一种迷信。当地领导便安排了一个节目——赶尸。当然不能用人,太恐怖了,于是改用猪。当场牵来一头猪,当众杀死,并且剃了毛,然后赶尸人开始作法,只见猪果然站了起来,赶尸人叫它走,它就走,叫它停,它就停,并且绕了广场一周。大领导大为惊诧,不再言语。不知此传闻是真是假。
另外一个木屋正在表演苗族的婚俗。阿妹导游让两位游客上台互动,先比试穿裤子,谁穿的最快最好可以当做新郎,当“新郎”和“新娘开始”表演轻松有趣活动时,博得全场笑声不断。阿妹把游团带到另外一个木房子里,两个苗族小伙子在制作银器。阿妹详细介绍了银器和苗族的密切联系。她说,战乱年间,苗人为避免战祸,经常搬迁,往往来不及搬走家用物品,后来,苗人把积攒起来的财富制作成各类银器带在家人身上,来去方便了许多。现在和平年代,苗人不用像祖先那样东躲西藏,但是喜爱银器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阿妹导游口才极佳,对苗族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她把游团带到一个院子里——寨老居。寨老是苗寨的族长或长老,是当时族群权利的象征,在苗寨中有财力更有威望。这个院落是光绪年间族长石国本住所,距今有着一百三十多年历史。阿妹把所有的游客请进木屋,介绍苗家木屋的摆设、苗家婚俗的变迁、苗人的生活习惯……所有人充满好奇,静心聆听着。
苗寨中心有个小广场,还有两排廊房。每天的固定时间,苗族在广场上跳起“四方鼓舞”欢迎游客的到来。长廊里面摆有桌凳,据说这是举行长拢宴的地方。村寨重大喜庆节日举行宴会活动。可惜,大家来的不是时候,没有体验到这些欢庆的时刻。
来苗家山寨旅游,也少不了购物。在购物超市,摆满了银器和土特产,苗家阿妹向游客们热情地推销家乡产品。张工和范总对这里的腊肉很感兴趣,各自挑选了两块最好的腊肉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