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2017年郑州市第11届教育博客大赛方案

(2017-06-29 09:00:32)
标签:

教育

文化绿城小学

分类: 语文教学

备注:本学期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下午,在全体教工会上对博友们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南山临时将《让我们的博客多姿多彩》的主题改为《解析第11届博客大赛方案》,意在让博友们“弄清规则,顺利前行”,祝博友们在博客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1届教育博客大赛方案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单位),市属事业及各民办学校,市属高校: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分享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经验,展示我市广大学生少年风采,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我市广泛应用,市教育局决定举办第十一届郑州教育博客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解析:这是一次举“市”瞩目的大赛,涵盖了市属大中专院校、县区所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学生,凡是喜爱写作的博友们都可以参与。积极准备,倾心写博,好运终会降临。

    一、大赛主题

博采众长,共创未来

解析:充分利用博客“网络日志”的特点,强化“博采”,突出“共创”,达到“共享多赢”的效果。

  二、大赛时间

  (一)参赛时间:2017年6月1日—2017年10月31日。

(二)评选时间:2017年11—12月份组织专家评委对参赛博客评审并举办颁奖活动。 

解析:通过历届大赛,形成广大师生队伍“人人爱博写博”的氛围。博客改变生活,假期读书写作,让博客陪伴自己的成长。

    三、参赛对象

所有注册郑州教育博客的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 

解析:热爱写博积极写博的博友,即是“有识”之士。有识之士,需做有识之事,赶快行动起来吧。

  四、大赛内容

  (一)大赛分类

 大赛分为五个类别:

  1.教学研究:研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抒写教育故事,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等。

  2.生活感悟:分享课堂外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描述亲情、友情、假日、家庭教育等生活状态。

  3.管理探索:畅谈学校管理新理念,总结教育管理新经验,交流学校、班级、团队管理新方法等。

  4.学习品读:抒写培训心得,书评、影评、乐评,分享学习体会。

  5.少年博览:发布学生的文字或创意作品,展示广大青少年的风采。

解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赛的五个类别,照顾到了师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博采”是跨出了一小步,“写博”是跨出一大步,“写出精品”是写博的最高境界。继上届增加的“少年博览”之后,本届大赛继续设置这个类别,说明学生的参与力度很大,赛情很好,也预示着本届大赛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

   大赛所有奖项由专家评委会综合每个博客所发博文数量、质量、点击量、精华数量、被推荐次数、回复次数、与其他博友的互动、网络积分等情况择优评选。

  本届大赛奖项设置如下:

   1.专项奖

  1)金奖5名 :每个类别各1名

  2)银奖30名:每个类别各6名

  3)优秀奖300名:每个类别各60名

  4)教学新锐5名:教学研究栏目5名

  5)少年之星5名:少年博览栏目5名。

  2.单项奖

  1)“评委会推荐奖”1-3名:评委会参考大赛方案和博客特色综合推荐。

  2)“县区博客之星奖”:各县市区在本区域内参赛优秀博友中推荐一名博客之星。

  3)“十佳博文”奖:从赛季博文中评选十佳博文。

  3.月评奖
    1)“博客之星”:从教学、生活、管理、学习、少年五个栏目中,每月评选“教学之星、生活之星、管理之星、学习之星、少年之星”各1名。

  2) “博客新秀”:各类别每月从2017年1月1日后注册的优秀博友中评选博客新秀1名。

  4.主题奖

  博客大赛期间,定期进行主题征文比赛,博客微信定期组织语音(视频)、摄影等比赛。每期活动结束后,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总数,按一定的比例评选优秀作品,并予以奖励。

  5.组织奖

对在大赛中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员参加博客大赛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由大赛评委会根据各参赛单位参赛人数、获奖情况等综合评定,共评选先进单位30—40个,优秀教育博客工作者30—40名,优秀辅导教师30名。

解析:遵从比赛规则,力求优异成绩。大赛公平公正公开,热烈欢迎每一个热爱博客的人士,凡是主动参与的博友,凡是力求精品的博友,凡是高质高量的博友,凡是积极组织的单位,都有机会获得奖项。

  五、参赛细则

  (一)参赛方式

大赛期间,在郑州教育博客发表博文即视为参赛,大赛后台自动统计相关数据。

解析:既然走上写博之路,就奋笔疾书吧,你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你,网络数据为你保驾护航。

    (二)作品要求

1.参赛博文必须为本人原创作品,每篇字数不得低于400字(诗歌除外),学生作品不得低于200字。转载他人作品须注明并放在转载栏,不积分;如以转载作品参赛,扣除相应积分。不得在短时间内集中发表博文,不得刷屏。 

解析:遵从大赛规则,一切按规矩办。

2.参赛博文应根据参赛类别要求进行分类发布,往届博客大赛的参赛博文不得重复参赛。

解析:写博贵在创新,写博务实求真。好马不吃回头草,写博赢在创新时。 

3.所有博文必须符合《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网民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所有账号名称需遵守9条规矩,包括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不得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不得散布淫秽、赌博、暴力、凶杀内容等。如有违反,账号将被限期改正、暂停使用直至注销。

解析:写博不要忘乎所以,时刻牢记法律准绳。

  4.参赛者所提交的作品将被视为公开发表并授权主办方免费行使该作品除署名权以外的全部著作权。

5.作者对其参赛作品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负有全部法律责任。如因其参赛作品产生法律纠纷,由本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解析:遵守法纪法规,少走弯路,不走邪路。 

6.博客编辑、评委等工作人员不得参赛。

解析:公正公平,给博友们更多的机会。 

  (三)网络积分

   博客网络积分作为月评及年度终评的依据之一,积分细则如下:

1.每篇博文20分,转载文章不计分;

2.精华博文每篇加30分;

3.博文被点赞一次加2分;

4.博文被阅读一次加1分;

5.博文被评论一次加3分(自我回复不计算在内)。

解析:分,分,学生的命根,也是博友参赛获奖的根本,必须重视起来,脚踏实地,利用好规则。再次照应“博采”“共创”的主题纲领。 

  (四)大赛评委

大赛分初评、终评两个阶段进行。初评由大众评审团(包括博客编辑、名博、媒体人员等)进行初评,推选入围博客。终评由专家评审团(包括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等)评审,评选最终奖项。

解析:循序渐进,谨慎严密。评委团队高屋建瓴,评比规则公平公正。

 六、奖励办法

  (一)为所有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二)所有获奖选手和作品将集中在郑州教育电视台和郑州教育信息网展示。

  (三)每期主题征文推荐入选博客月刊及相关支持媒体。

  (四)月评奖及主题征文奖将在每期博客沙龙活动中颁发,其余奖项于比赛结束后统一颁发。

(五)获奖作品将择优结集成册。 

解析:证书奖品,文章刊登。博客大赛助你成长!    

七、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

  为保证大赛的有序进行及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特成立大赛组织机构及组委会,监督大赛的健康、有序进行,并解决大赛期间出现的问题。
  本届大赛为各县市区特别开设大赛专题页面,可链接至各县市区教育信息网首页,方便查询区域内博客参赛博文、注册数量、博文数量、综合排名等大赛信息。

  (二)开展活动,主题引领

  为了加强博客之间的沟通,架起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用博客的视角关注教育教学,郑州教育博客定期推出“博客沙龙”,以活动为平台,汇聚广大教育博客博友的智慧,为郑州及各地市的教育发展集思广益、推波助澜。

  (三)拓展平台,全媒体展示

  1.博客平台。郑州教育博客大赛所采用的平台是郑州教育博客新版平台和郑州教育微信平台。郑州教育博客平台和微信平台将专门设置博客大赛页面,集中展示最新参赛作品、月单项奖、作品点击率排行榜、作品数量排行榜等。

2.全媒体展示。郑州教育信息网、郑州教育电视台、郑州市文明网、郑州教育微信、郑州教育发布微信、郑州教育博客微信、郑州教育电视台微信等平台加强联合,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共同关注博客的发展,对博客中涌现出的优秀团体和个人制作专题,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与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宣传与展示。 

解析: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组织的力量是强大。

  八、大赛服务

  (一)大赛组委会设在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联系电话:86225656 联系人:王慧娟

  (二)注册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可联系郑州教育博客技术支持,电话:66995860,联系人:何 蓉

  (三)郑州教育博客微信平台二维码。

http://s11/mw690/001mxX1Jzy7cf7MbvBM2a&690

   解析:博客大赛为你搭建网络平台,还有微信平台。各种为你营造多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