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家族的兴衰

标签:
股票 |
分类: 左影右踪 |
康百万家族的兴衰
如果走马观花地去看,康百万庄园和皇城相府并无太大差别,无非都是古代的建筑群落。幸而我是关注文化的人,在康百万庄园里游览的同时,一直思考着康氏家族的兴衰。
http://s7/mw690/001mxX1Jzy6MnbOmaoKf6&690
“诗礼传家长临那唐诗晋字,鹜诚处事广种些福地善田“教育后代礼让传家,鹜诚处事
导游告诉我们,明洪武七年,康氏始祖康守信随母由山西洪洞迁于巩县,居住在桥西村。后来的几百年间,康氏家族善于经营,家业越来越大。其中,第六代康绍敬曾任地方水陆交通和盐业、税务等方面的官职,组织康家子弟把河南的粮、棉、油等运销山东,又把山东的盐及海产品运销河南。清朝嘉应年间,康氏家族在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10年与布匹、棉花有关的军需品订单。这时的康氏家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家族,一度富甲鲁、豫、陕三省。可以这样说,康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与官商勾结有着密切的关系。
http://s16/mw690/001mxX1Jzy6MnbMYLBd3f&690
石案铭,康家叮嘱后代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如果一味地认为康氏家族成功于官商,也不能过于肯定。至少从康百万庄园里显现出的文化氛围,可以看出康氏家族有着独特的治家理念和经商之道。就拿庄园里的那块牌“留余”匾来说,给后人带来了深厚的教育意义。匾上共七十四个字,正文为:“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翻译成现代文,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http://s3/mw690/001mxX1Jzy6Mncwh4Eq92&690
“留余”是中国三大牌匾之一
“留余”匾不同于一般的长方形样式,它创造性的把上下边线由直线变为流水线,左上角有一缺口,右下角也有一缺口,形成一个对角呼应,上留的缺口寓意是“上对皇天留余,对朝廷留余”,下留的缺口寓意是“下对百姓留余,对子孙留余”,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种形式好像一卷书,又像一面旗帜,号召族人要世世代代高举这面旗帜,要多读书。“留余”体现的是中庸文化,包含三层意思:做事要注意留有余地,要注意“大家都赢”,要注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也许就是康氏家族400多年间基业常青的原因所在吧!
http://s11/mw690/001mxX1Jzy6MnbMxgBYca&690
几百年过去了,康氏家族从创业达到了全盛时期,但又是怎样衰落的呢?
http://s7/mw690/001mxX1Jzy6MnbNdzhkc6&690
首先是清朝政府的衰败。一个家族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康氏家族也是如此。清朝末年,先是十年的白莲教起义,然后是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抗争,接着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动荡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地波及到康氏家族,康家开始走下坡路。
http://s15/mw690/001mxX1Jzy6MnbNYkACbe&690
康家庄主的卧榻,文物价值无限,是镇庄之宝
其次是家族经营的不善。前期,清政府为遏制捻军活动,封锁黄河,运河等河道,并烧毁,凿沉河流上的所有船只,康家的航运船队遭受了灭顶之灾,断绝了主要财源。后来,随着铁路的修通,水上航运失去了固有的优势,康氏家族的运输业彻底进入衰败。
http://s9/mw690/001mxX1Jzy6MnbO8mqkf8&690
这样的高档奢侈家具随处可见
第三是家族子弟的挥霍。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康家开始大建庄园,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以龙窝沟、南大院和寨上区等二十多处建筑群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到康氏家族第七代、第八代,家族子弟享乐成习,不思创业,坐吃山空,光是吸食鸦片的就有30多人。“因吸毒卖地鬻(卖)妻者有之,沦为盗贼乞丐者有之,家破人亡者亦有之。”
http://s14/mw690/001mxX1Jzy6MnbMNM0lad&690
康家为慈禧太后准备的行宫可惜没有派上用场
最后是沽名钓誉的残落。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从西安返京时路过巩义。康氏家族受政府委托,独资修浮桥,建行宫,花去大批银两,临走前还向慈禧捐献了百万两白银以及价值连城的“一桶江山”。据史料记载,桶上刻制了中国地图,在北京的地标上镶嵌着一颗夜明珠。第二年,康家被赐“神州甲富康百万”金匾。虽然“康百万”就借慈禧金口而名扬天下,但是已经几乎掏空了康家的积蓄,伤到了康氏家族的筋骨。民国23年暮春的某一天,十八世康子昭因面对无法挽回的繁华与无力阻挡的历史潮流,无可奈何地将枪管对准了自己,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康家第十八代传人以自己的生命宣告了一段辉煌的彻底终结。
http://s16/mw690/001mxX1Jzy6MnbOF3UHff&690
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话,康百万家族由兴旺到没落让人叹息,这里边的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只有在游览康百万庄园中来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