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车的喜好,好象是与生俱来的,从小时候爸妈给我买的小三轮车,还记得他们两个骑着在那时与我来说很是高大的28自行车,拴了根绳,拉着我的小三轮从沙滩儿“远征”地安门帽儿胡同我姥爷家的经历,其实不过2,3公里,现在开车用不了3分钟,(当然是不堵车的情况,如果堵,可能还没那时骑小三轮快)可对于那时的我,绝对算得上长途跋涉,一路坎坷,风风雨雨,当到达姥爷家院门口,翩腿下车,摸一把鼻涕,嘿,那沧桑感...
...
后来上了学,家里没钱买新车,就从当时的信托商店,也就是现在的2手市场,买了一辆6成新的28自行车,我骑在上面把座儿放到最低脚都够不到地,就这样,已经让我兴奋得不得了了。也不知当时怎么那么大胆儿,愣是每天骑着这辆庞然大物往返于三元桥的家和王府井学校之间,时不常还在放学之后奔后海游一圈泳再回家,而且每天尽量不走同一条路,穿胡同儿,东城区,朝外,三元桥,我熟!呵呵。
再后来,随着自己品味的提高,当然也是在家里经济条件逐步改善的前提下,我又通过逐年获得的三好生,换取了父母奖励的山地车,弯把公路赛车等等,但这些好东东都在拥有了不久之后,成功的被京城著名的偷车贼们继续保存了。
再再后来,上了大学,挣了钱,也曾憧憬着拥有一辆摩托该是一件多么风光的事情,但来自家里人的坚决反对,以及身边朋友的惨痛经历,还有最重要北京恶劣的天气(太不适合骑摩托啦!),最终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说实话,这个念头还一直潜伏在我的心里,说不定哪天,条件成熟,嘿嘿!
再再再后来,有了自己的汽车,回头想想,这在小时候简直就是是个白日梦啊,可现在。嗨,人的欲望总是不满足的,曾有一段时间总爱摆弄家里的几十个车模,看到他们好象我工作就增加了一份动力。但现在不然了,突然对于拥有有了新的理解(以后再详谈这个问题)。
说到车展,自从开办以来我一次都没有拉下过。从第一次场面的震撼,到后来被各式各样的感念车吸引,以及对这种高度物质文明的充分体现者强烈的欲望,让我去到每次车展都属于一种头大状态。我看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来这里干什么?突然,这次站在上海车展极其拥挤的场馆中,我乱了。满眼望去,全是人头,空气污浊,人们为了领一些免费的宣传纸袋排着一条一条的长队。挤在4s店里都能试驾的车前摸来摸去,还会被工作人员时不常的冷眼提示不要碰坏了车漆。为数不多的几辆概念车,被黑压压的各色相机对着,但仔细看去,焦距大都对着车边站着的车模。真要回去翻看照片可能对这背景中的金属大物很茫然,什么牌子?概念在哪里?有什么新技术?品牌的动向?趋势何方?忽然想到不久前去参观的上海汽车博物馆,几乎没什么观者,可以静静的站在每个品牌前,每辆车前读他背后的故事,了解汽车的历史,我喜欢那种感觉。当然了,两者没有可比性,只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变化。胡乱说了些感受,断断续续,随感而已,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