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马蹄寺

标签:
甘肃张掖马蹄寺摄影原创旅游 |
分类: 走遍中国 |
1.正门

6.马蹄北寺石窟简介

马蹄寺北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编号洞窟9个,大小洞龛30个,洞窟均开凿于元代。据现存于各窟内佛像,壁画特点分析,大多是元代作品。窟前原有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不复存在。北寺3,7窟建造规模宏大,构造独特,在石窟开凿史上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7.寺院前的风马旗以及烧树枝酥油的炉子都是藏传佛教的特色。


马蹄殿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石窟进深10米,宽10米,高3米。典型的中心柱石窟。中心柱一面开龛造像,造像均为近代所塑,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弟子。窟内残壁留有明代壁画。中心柱左前方留有一马蹄印记,相传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天马神迹,马蹄寺由此而得名。
9.殿内马蹄印迹。

10.从马蹄殿出来,沿石板路进入站佛殿。

站佛殿又称藏佛殿,此石窟是马蹄寺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石窟。石窟开凿于北魏,进深33.50米;宽27.43米;高约15米。由前堂,拜殿,甬道组成。窟内原造像为元代所塑,共48尊。甬道右边拐角处有一口水井,井深只有3米多,被佛教信徒称为“八功德圣水”,相传饮用此水可以使人身强体壮,无灾无病。

20.彩绘

21.走下来再看看马蹄寺石窟,还有一个很大的晒佛台。

22.马蹄寺北石窟全景

23.祁连山脉与马蹄寺成交叉状态。下面就是一个藏族村落。

24.下山路过的一处清代寺院

25.千佛洞,这是汉传佛教寺院。

26.汉传佛教的特征----南无阿弥陀佛

27.建造的形式差不多,只是供奉的佛祖不一样。

28.这里是有僧人居住的寺院

29.寺院内的建筑很新。

30.忽然,一群鸽子飞过。这山就是它们的家。

31.正要上车时看到了一位僧人带着几个妇女。是家人还是信众?


位于千佛洞北面的石塔林,为喇嘛塔。密集的分布在陡峭的红砂岩壁上,为西夏,元明时期的作品。这些佛塔据说是当年的苦行僧坐禅修炼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部分为长方形龛内凿出高浮雕粗相轮,塔身为复钟形的复钵塔。另有组成“山”字形的三塔龛,为塔林中的珍品。龛内的三塔形质风格几乎和柬埔寨吴哥窟的一座两塔,三塔的风格一样。这种雕凿技法和形式在其他石窟中实属罕见,是典型的藏传佛教遗迹。
33.“山”字形三塔龛

5.马蹄寺是在山壁上开凿修建的。

6.马蹄北寺石窟简介

7.寺院前的风马旗以及烧树枝酥油的炉子都是藏传佛教的特色。

8.很有规模的马蹄殿

9.殿内马蹄印迹。

10.从马蹄殿出来,沿石板路进入站佛殿。

11.洞窟内
13.“八功德圣水”水井。
15.出了站佛殿就进入了石窟洞。这就是洞内的楼梯一共七层。最窄的地方要手脚并用的爬上去。
19.外面石窟壁上的彩绘。

20.彩绘

21.走下来再看看马蹄寺石窟,还有一个很大的晒佛台。

22.马蹄寺北石窟全景

23.祁连山脉与马蹄寺成交叉状态。下面就是一个藏族村落。

24.下山路过的一处清代寺院

25.千佛洞,这是汉传佛教寺院。

26.汉传佛教的特征----南无阿弥陀佛

27.建造的形式差不多,只是供奉的佛祖不一样。

28.这里是有僧人居住的寺院

29.寺院内的建筑很新。

30.忽然,一群鸽子飞过。这山就是它们的家。

31.正要上车时看到了一位僧人带着几个妇女。是家人还是信众?

32.浮雕塔林。就在路边,离门口很近的地方。

33.“山”字形三塔龛

34.浮雕石塔林
安排一天半就够了。如果在旺季可以乘坐旅游专线车分别直达七彩丹霞和马蹄寺。也可以包车一天上午马蹄寺,下午丹霞。
票价:大佛寺40元/人,丹霞60元/人+20元车费,马蹄寺72元/人。这些景区60岁以上;学生;军人都可凭证件半价。
交通:
动车,可以从兰州或西宁转车到张掖。
特色饮食:酱猪爪,排骨,搓鱼面,牛肉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