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正年代(1912-1926)以后,一般的日本人才开始真正了解中餐。广播电台及杂志社开始制作有关中餐烹饪方法的专题电台节目,横滨和东京地区的中餐馆如雨后春笋。至大正时代末期,东京地区的中餐馆已经超过了一千多家。
为了同装饰高雅、品种繁多的高级中餐厅竞争,一些餐馆便集中精力经营烧麦、饺子以及拉面等几种家常食品的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东京浅草地区的中餐馆(来来轩)。这家中餐馆于一九一零年开业,在横滨中华街工作的中国厨师们施展手艺,为日本的大众化中餐奠定了基础。
起初,拉面多用猪肉及鸡架熬汤,后来逐渐加入日本人喜欢的干松鱼和海带等材料,开始使用酱油调味。据说这才是传统的(正宗东京拉面)。不过,拉面在日本普及并不是因为(来来轩)中餐面在日本各地传播,而是二战前后的一段时期里,日本各地的中国人和从中国人那里学过手艺的日本人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风味不同的拉面,进一步促进了拉面文化的发展的结果。
http://img1.qq.com/xian/pics/2654/2654901.jpg
日本面条
日本的面条主要有切面、荞麦面条、龙须面条以及拉面等。另外,日本全国各个地方有代表性具有特色的面条——山梨县的地方菜“甲州名产botuo”、秋田县的“稻庭面条”、香川县的“赞岐面条”、冲绳地方的“冲绳面条”等。
一般来说,面条指的是切面和荞麦面条。在笔者出身的日本关西地方吃切面的人比较多。可是关东地方却吃荞麦面条的人相当多。看在面馆的招牌上写的字就能了解到这种现象。关西地方的面馆的招牌写的是“切面、荞麦面条”,而关东地方的面馆的招牌大多写的是“荞麦面条、 切面”。荞麦面条的产地主要是在日本的长野县(离关东地方比较近的一个县)。
由于关西和关东用的酱油种类不同,面条汤的颜色的浓度明确不一样。关西地方的汤色淡,透明得可以看见碗底,可关东地方的汤色浓,看不到碗底。这并不是表示关东的面条汤咸。比起来说,关西地方用的酱油(淡色酱油)的盐浓度高。由于关西人吃惯了淡颜色的汤,就不太喜欢关东的浓颜色的汤。大家喜欢在夏季吃凉面条,到了冬天喜欢吃热面条,配料有各种各样。也有面条火锅,非常美味。
荞麦面条终年一般以盛在小笼屉上蘸汁吃的面条最为受欢迎。当然也有热荞麦面条。日本有除夕吃荞麦面条过年的习惯。我们吃完荞麦面条后,还要喝煮荞麦面条后的白浊汤。因为这个白浊汤里的荞麦包含有维生素B类和芦丁等,营养非常丰富。
龙须面条是象线一样细的面条。主要夏天以凉面条而受欢迎。把龙须面好好镇一下,蘸着加上佐料(葱、山嵛泥等)的浇汁吃。炎热的夏天,食欲减退时相当适合吃凉面条。
拉面本来是中国的一道美食,据说日本的中华街的中餐馆是日式拉面的发祥地。为了适合日本人的口味,逐渐用本来没有使用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汤,诞生日本独自的拉面。作为地方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拉面是札幌拉面、喜多方拉面、京都拉面、东京拉面、博多拉面等。喜欢吃拉面的人很多,为了只吃拉面从远方特意去各个地方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