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我偶然见到一枚JP1北京首日实寄的片上销了个欠资戳,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在某刊资料上知道了原因,原来是当时北京和平门邮局有规定(还贴了告示),在总公司销盖了“北京BEIJING”拼音国际日戳的JP1在该局实寄需要另外加贴邮资,否则作欠资处理。再后来,也就是去年9月底我打算写篇JP1的文章给瓯越会年刊(当时纯粹是为了完成个任务),既然开写了就得认真一点,因为数年前我写过一篇《JP1研究综述》,现在重写,一定要有所突破,否则就失去了意义。我先列了个提纲,然后分别充实内容,花了三四天工夫初稿出来了,但是对于JP1销欠资戳的原因仍按照以前所了解的归咎于和平门邮局的土政策,想想有些不大放心,还是想找出更加详实的、有权威的依据,结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在1979年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上找到了依据,这样使之更加让人信服。
大约在2008年的时候华邮网上突然出现了一些JP1销欠资戳的帖子,发贴人有上海的吴蔚、武汉的谢伟运以及北京的张振武三位师友。帖子中的JP1欠资片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时间过去两三年,最近又有集邮者将那些沉下去的帖子给顶了上来,刚好引起了佛山罗广荣老师的注意,因为他觉得“当时JP1盖英文戳的实寄片有很多(平寄及挂号寄的我都见过),其它人寄的没被处理成欠资,唯独张先生寄的被处罚为欠资,也不合从众;自然之理,唯一可评价:是集邮人搞出来的怪物,不是[真实的记录并反映了当時北京邮政的那段邮史!]”因为帖子中的JP1欠资片大多是源自张振武老师,所以这样一说立刻引起了张老师的回应,发了篇《回应存疑》的帖子,帖子原来文如下:
很有意思 旧事从提
关于jp1欠戳的形成前在网上讨论我已说过多次 不再重复 有友认同 有友存疑 很正常 集邮界几十上百年至今尚有未决之事
不新鲜 好来我还健在 还有可能参于讨论 ''诚实交待 ''
希望不用今天的眼光
看过去的事是怀疑我当时私盖欠戳 还是责怪邮局工作人员认真 还是大意
有的邮友分析很客观我还是寄片廿年后才从他们那里学到的邮政知识我已谢过总公司用英文戳在门市销片让邮局有理由按欠资处理我也谢过孙建军他说过英文戮不能销国内邮件
我以前就不懂此理 今天要谢吴尉 他应是第一个间接购到此片的
[我在08奥运会前放上海邮市的]
是他网上贴出后才引起爱好者争
与论让我学到不少知识 我自84年寄此片后快20年放着未当一玩事 很不在意拿出二套带上海才引出了这一段我才注意重视这片
我要有心人为做
还能将网上这枚让吗?我自留有多枚但这枚特别 是在总公司销戮后 再赶到北京站
3支挂号寄的在说明是总公司首日发行片后邮局才认可
回执是想多用邮资
欠资戳是分拣处或投递局盖的 有邮友已分析到了 当时根夲还想不到超资邮件 其实四分片同样也超资 我虽集藏爱好几十年
只是专业印刷喜欢集藏 研究很少谈不上 资深邮人高抬了可以说夲事不大 与邮局寄邮件无数 可至今不认识一个邮局人更没有心思想到在这片上盖个欠戮
往后能多值几元钱 我寄的片完成是 自然形成的
20年后整理自已也未想到如此効果 jp1
发行在奥运与中国邮政发行创造多个第一我首日寄可能也有几个第一 其实片中还有奇特的 就自藏自乐吧 若那位邮友感兴趣我争取11月无锡会上约见交流
吴尉友
若网上片存疑我可用整套价回收该片上次见面未谈及此片事 今年有机会再相见交流
谢谢您 谢谢麦会长关心 1085
号会员 不会也没本事做什么手脚的 请放心!有邮友存疑也正常确实邮品上有时需要化时间精力去破解的 决不强求! |
罗老师回帖称:
有请孙建军先生:“[英文戳不能销国内邮件]哪是怎么一回事?听说的?这JP1各片发行时,销英文戳实寄的多的是。本人弧陋寡闻;除讨论中的各件片片外,从未见过英文戳销票后不能邮寄的(或说:被处理成欠资的)。”。
鉴于此种情况我不得不写了这篇博文,一是对于JP1欠资戳实寄片,我见到除了张振武老师寄的外,还见过北京孔令今先生寄的,另外一位的没有保存资料(需要翻阅旧文献),所以不存在只有张振武老师办的有欠资戳,别人办的就没有。至于作欠资处理的原因,本博文前面已经提及,具体情可以参见计划于今年4月份出刊的《邮政用品研究》2010年年刊中的《JP1研究》,该刊可以跟刘德利先生联系(欢迎参加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算是帮本会作个宣传广告吧)。
不过中国邮政的这点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的,确实如罗老师所说,JP1有盖了国际日戳没有作欠资处理的,不希奇,各地各局的执行情况不一样罢了。JP6销纪念戳作欠资处理的比较常见,但是JP12销纪念戳做欠资去处理的我就还没有见到过;2006年11月15日国内邮资调整,网络上的集邮人的消息估计大多数都比邮局知道得早一些,当天一早我去邮局制作一些该类邮品,挂号明信片仍按3.6元收取(电脑还处理不了,只好用手工处理。因为我地邮局电脑系统里没有安装明信片挂号这个程序,后来为我这事邮局还专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花了两天时间才将这个程序安装上去)。我不明白邮局为什么对于挂号邮件还可以按照原来资费处理,于是跑到县邮局去打探消息,结果邮局领导说不清楚这回事,过了一会(大约9点多)县邮局才收到调整邮资的传真,我当时在邮政局办公室亲眼见到的。到了十点多各邮政营业点上才逐渐收到这个通知。所以我县在2006年11月15日这一天的挂号邮件存在两种资费,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若干年后就可能搞不明白;明信片邮资都调整了几年了,现在现在集邮者用手上存留的60分邮资明信片互寄戳片,各地邮局将其作欠资处理的却十分鲜见(即便有欠资戳的也很多是集邮者所为),见怪不怪了,或许邮政已经麻木了;以前的邮政法规定邮政用品上的邮资图不可以剪下使用,于是邮人就将邮资明信片贴在信封上使用,结果很多地方都行得通,这类现象在上海似乎尤甚,曾经上海某局曾就此事想拒绝用户使用这种办法寄信,经过理论,结果邮局也没有找到邮资明信片不可以贴在邮件上使用的规定,只得听之任之,即便后来此现象逐渐扩散以致引起了国家邮政局的注意才专文规定邮资明信片不可以贴在邮件上使用,这种情况才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还有的地方邮局仍然麻木,照收不误。
太多了,不一而足,这就是中国邮政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