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2021-01-28 20:03:02)
标签:

孙氏常识

语言逻辑

分类: 高考模拟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孙恒振  河北省清河中学

发布《八省联考河北卷第9题答案难以成立》后,有群友告诉我,省里公布答案还需要一段时间,网上的答案并不是官方答案。

是的,我的分析就是按照学科网等网上的答案选A撰写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河北卷第9题不但答案A不能成立,其他的选项也难以成立。群里有朋友提出选C,笔者觉得也有些牵强,理由如下:

如果答案选C,选2当然没问题,选4也不是很妥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出自《荀子·天论》: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央视网对这段文字的解读如下: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按照这个解读,选似乎是有道理的。不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是阴阳形成的“和气”,与我们平时所用的“和蔼”“和气”并不是一回事,与试题中朴实善良、谦恭待人、“六尺巷”也难以对应得上。

当然,答案选4至少比1选好一些,因为1是明显与陈老伯的行为不符的。还是期待官方答案吧。

 

在上一篇的分析的最后,我提出这道题如果命题者的答案选A,能够说明命题者语文有短板,今天我又仔细分析了一下这道题,发现这道题还存在更大的问题。

河北省过去没有自主命题的经验,今年应该是首次自己组织这种规格的考试,存在问题也算正常,命题组的命题经验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何以见得?请看第9题的“硬伤”。

下面是第9题的原题: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我们不管这道题的答案选什么,仅仅从这道题的设问,就可以判定这个命题组人员的语言表述上是有短板的——不会使用命题术语。谁见过试题的设问中出现“题意”二字?

“题意”是分析试题的专用词语,“符合题意”普遍存在于教辅资料的“试题解析”之中,“题意”二字是不能用在试题之中的。以该题为例,“题意”出现在试题的设问之中,在一道题的中途,让考生找“题意”去哪里去找?笔者据此推断,命题组缺乏命题经验,不熟悉试题文字的常用术语。

一线教师经常提醒学生“仔细审读设问”、“正确领会题意”,因为试题中的设问是表述“题意”的,这道试题的设问中出现“题意”二字,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儿大了吧!

     除了第9题这一明显的文字表述错误,试卷还存在“滥用材料”的问题。在选择题部分,15道选择题,“材料”二字出现了6次(6道试题中),没有一次用的是合适的,因为试题中并没有告诉考生,哪些是材料。如第5题: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设问中出现,“材料表明”,可是试题并没有告诉考生,前面的文字是材料。在没有像主观题那样有明确说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的情况下,在设问中出现“材料表明”,是很突兀的。

大家可以参照2020年全国1卷第19题,看看是如何表述的: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材料”二字,在主观题中经常使用,因此没一道主观题都是先写上“阅读材料”。命题者可以翻一翻全国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看看是什么情况下使用“材料”一词。

 

写到这里,命题者肯定不高兴了——你凭什么对试题指手画脚?模拟题是花费纳税人的钱组织命题人命制的,属于政府提供的一种服务,作为河北省的居民,有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今天江苏群里的老师嘲笑我:河北为啥没有邀请你去命题”(原话)。我的回答是“因为您没推荐”!!!!

如果真有人推荐,我也不会感激的,因为命题是个苦差事,要被隔离,还不能对外显摆(保密协议有规定)。就是真的邀请我了,我也不会告诉你的。

……

说的有点多了,简单总结一下:

1)河北省多年没有组织如此规格的考试了,经验不足在所难免。

2)语文能力是基础能力,遣词造句一定要规范。

3)命题者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还要熟悉试题的专用术语。

4)多参考高考真题,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