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标签:
孙氏常识语言逻辑 |
分类: 高考模拟 |
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的“语文硬伤”
孙恒振
发布《八省联考河北卷第9题答案难以成立》后,有群友告诉我,省里公布答案还需要一段时间,网上的答案并不是官方答案。
是的,我的分析就是按照学科网等网上的答案选A撰写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河北卷第9题不但答案A不能成立,其他的选项也难以成立。群里有朋友提出选C,笔者觉得也有些牵强,理由如下:
如果答案选C,选2当然没问题,选4也不是很妥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出自《荀子·天论》: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央视网对这段文字的解读如下:
按照这个解读,选似乎是有道理的。不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是阴阳形成的“和气”,与我们平时所用的“和蔼”“和气”并不是一回事,与试题中朴实善良、谦恭待人、“六尺巷”也难以对应得上。
当然,答案选4至少比1选好一些,因为1是明显与陈老伯的行为不符的。还是期待官方答案吧。
在上一篇的分析的最后,我提出这道题如果命题者的答案选A,能够说明命题者语文有短板,今天我又仔细分析了一下这道题,发现这道题还存在更大的问题。
河北省过去没有自主命题的经验,今年应该是首次自己组织这种规格的考试,存在问题也算正常,命题组的命题经验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何以见得?请看第9题的“硬伤”。
下面是第9题的原题:
我们不管这道题的答案选什么,仅仅从这道题的设问,就可以判定这个命题组人员的语言表述上是有短板的——不会使用命题术语。谁见过试题的设问中出现“题意”二字?
“题意”是分析试题的专用词语,“符合题意”普遍存在于教辅资料的“试题解析”之中,“题意”二字是不能用在试题之中的。以该题为例,“题意”出现在试题的设问之中,在一道题的中途,让考生找“题意”去哪里去找?笔者据此推断,命题组缺乏命题经验,不熟悉试题文字的常用术语。
一线教师经常提醒学生“仔细审读设问”、“正确领会题意”,因为试题中的设问是表述“题意”的,这道试题的设问中出现“题意”二字,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儿大了吧!
设问中出现,“材料表明”,可是试题并没有告诉考生,前面的文字是材料。在没有像主观题那样有明确说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的情况下,在设问中出现“材料表明”,是很突兀的。
大家可以参照2020年全国1卷第19题,看看是如何表述的:
“材料”二字,在主观题中经常使用,因此没一道主观题都是先写上“阅读材料”。命题者可以翻一翻全国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看看是什么情况下使用“材料”一词。
写到这里,命题者肯定不高兴了——你凭什么对试题指手画脚?模拟题是花费纳税人的钱组织命题人命制的,属于政府提供的一种服务,作为河北省的居民,有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今天江苏群里的老师嘲笑我:“河北为啥没有邀请你去命题”(原话)。我的回答是“因为您没推荐”!!!!
如果真有人推荐,我也不会感激的,因为命题是个苦差事,要被隔离,还不能对外显摆(保密协议有规定)。就是真的邀请我了,我也不会告诉你的。
……
说的有点多了,简单总结一下:
(1)河北省多年没有组织如此规格的考试了,经验不足在所难免。
(2)语文能力是基础能力,遣词造句一定要规范。
(3)命题者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还要熟悉试题的专用术语。
(4)多参考高考真题,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