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移动的口诀只适合真正意义上的“供求曲线”

标签:
2015届模拟试题分析图像题 |
分类: 高考模拟 |
【2015届高考模拟疑难解析(56)】
点线移动的口诀只适合真正意义上的“供求曲线”
——从山西省运城2015期末试卷的图像题说起
孙恒振
山西省运城市204-2015上学期期末试卷第12题如下:
答案C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2014届模拟试题改编的试题,尽管该题的纵坐标是价格(P),横坐标是需求量(Q),但是该题却不是真正意义的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因为西经中的“需求曲线”特指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的函数曲线。
该题图中的价格(P)是一种商品的价格,Q是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量或者是互补品的需求量。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需求量是负相关关系,Q2是负相关图像;一种商品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是正相关关系,Q1是正相关图像。故答案C成立。
昨天上午监考的时候,文综QQ1群几位老师讨论了上面的试题,并提出了大家熟悉的“价格变一条线,价不变两条线”,如果按照该口诀解答该题就会得出两种结果:
(1)歪打正着
尽管该题图像中的价格(P)与需求(Q)并不是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但是用该口诀却能蒙对该题:该题就是价格变,所以只能是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当然这纯属巧合,估计有点数学基础的老师都知道这样解释该题是错误的。
(2)认为该题无解
根据试题的文字可知,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都不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能是“两条线”,即线移动,而C图是点移动“一条线”,故答案不成立。
笔者一直不主张让学生背诵这类的口诀,因为这里涉及到的都是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数学理论,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道“价格变两条线”的图像:
下图是某商品的成本与利润关系的图像(纵轴是自变量),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其他条件不变,图像会如何变动?
只要初中数学基础不是很差的学生(比大部分政治老师的数学基础要强些,因为大多数教师在忘记了),肯定能够画出来的,自变量不变,其他因素引起的函数曲线的变动是“线移动”,如下图
如果我们不从数学上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而是让学生记忆“价格变一条线”,就会选择下面的图像:
小结:口诀“价格变一条线”并非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它只适合于某种商品的本身的价格变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影响的的图像,口诀中的“价格”必须是该商品的价格、“供求”必须是该商品的供求。如果教师自己对图像的数学知识过于生疏,教给学生这种口诀属于无奈之举,笔者以为还是自己搞清楚比较好,免得误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