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试点后推广”中的个性与共性
(2014-09-17 10:21:06)
标签:
矛盾 |
分类: 高考政治试题打假与教材打假 |
“先试点后推广”中的个性与共性
——对2014全国新课标Ⅱ第22题的质疑
孙恒振
2014全国新课标Ⅱ第22题如下: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①②
【答案】A
【试题分析】
从试点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是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因为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题枝②当选是毫无疑问的。
命题者答案中的①如何解释呢?
在试点中总结出的是“共性”,尽管是从“个性”中总结出来的,但这里的“共性”(经验)并不是由“个性”转化而来的吧?把成功的经验(共性)推广到其他地方(个性),经验仍然是“共性”而不是“个性”。也就是说,在试点总结的经验是“共性”,推广到其他地方之后,经验仍然是“共性”。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个人认为,“先试点后推广”不存在个性与共性的转化问题
教材关于“矛盾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表述是“在某一场合属于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有可能是特殊性。”按照教材的表述我们可以举例如下:
教师在教室中面对全班学生,其身份是特殊的,但是教师回到教师办公室,其身份就是普遍的了——特殊性转变为普遍性;学生在教室里的身份具有普遍性(大家都是学生),去教师办公区问问题时,其身份就成为特殊的了(办公区老师是普遍的)——普遍性转化为特殊性。
“先试点后推广”如何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的转化的呢?总结的共性是寓于个性中的共性,而不是由个性转化而来的共性,推广共性经验也不是把共性转化为个性。
个人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