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川高考卷的失误教会我们区分“点移动”与“线移动”的方法

标签:
图像题 |
分类: 高考政治试题打假与教材打假 |
让四川高考卷的失误教会我们区分“点移动”与“线移动”的方法
孙恒振
近年来供求曲线试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由于教材没有对这类知识的专门讲述,该类试题成为广大考生普遍感觉难度偏大的一类试题,2014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思想政治部分第1题是一道用需求曲线考查价格与需求关系的试题,由于命题者的疏忽,导致题答案的不唯一。
2014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思想政治部分第1题原题如下:
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强。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公布的答案:B
为什么我们说该题的答案不唯一呢?因为命题者在图像中标示的“价格”,不能说明是“用人民币表示的价格”还是用“美元表示的价格”。在该题中,“用人民币表示的价格”是变动的,而“用美元表示的价格”是不变的,即图像中的自变量一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的结果,因而是不唯一的。
(1)如果原题图中的“价格”是用人民币表示的,图像的变化属于“点移动”
我国国内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企业用哪种货币购买原料?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多数这类企业是在国内完成购买行为的,购买进口大豆所使用的应该是人民币。根据题干中的背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国际市场用美元表示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人民币表示的大豆价格就会比原来升高。根据函数图像的常识,自变量(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函数曲线(需求曲线)的变化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的移动(简称“点移动”),如图(1):
(2)如果原题图中的的“价格”是用美元表示的,图像 的变化属于“线移动“
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企业去国外采购的可能,对这类企业而言,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大豆所使用的就是美元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国际市场上用美元表示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函数图像中就是自变量不变,其他因素引起的函数图像的变化,表现为函数曲线的整体移动(简称“线移动”),如下图:
点拨:在常见供求曲线图像中,纵轴的价格为自变量,如果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的供求曲线的变化,图像表现为供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如果是该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供求曲线的变化,图像则表现为整条供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说明:供求曲线源自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图像中,一般都是用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这与数学上用横轴表示自变量的习惯正好相反,但是其数学原理是一致的。)
(该文在《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发表时,根据主编的要求,标题改为《让四川卷教会我们区分点移动与线移动》、内容也作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