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孙恒振——自我吹嘘显摆的官方版
(2014-06-20 21:09: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随笔 |
你不了解的孙恒振
——自我吹嘘显摆的官方版
(题记:下午接到《经济学家周报》管益忻教授的电话,沟通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翻译问题的小文中的问题,教授表示了对我的不熟悉。想起昨晚在“思政”群一位朋友问及本博主的一些情况,觉得孙恒振不但学术界不了解,就连应该了解的人也是不了解的。常言道酒好也怕巷子深,孙恒振需要博主向大家做进一步的推介。只是博主所做的研究工作正如日中天,故此只能做一个未完成的版本。本文会逐步更新并长期置顶。)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只是做了没人做并且别人想做也做不了的事情
孙恒振为什么敢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院长、挑战中共中央编译局、挑战整个西方经济学界,首先是因为有对经济学兴趣,其次是有经济学家不具备的优势:中学教学的实践,因为任何理论一旦进入中学考试的范围,就会有众多的命题者挖空心思的设计一些甚至是匪夷所思的试题,这些试题会把复杂的理论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不免也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我所做的一些研究就是从对试题的分析开始的。
一.从指正高考试题到挑战经济学界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关系喜欢上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自2009年起先后撰写并发表与高考试题中的价值量计算有关的小文六篇:
1.《商品的价值量与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吗》(2010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10期)该文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问题,并拉开了高考纠错的序幕。(该文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0f1ue.html)
2.《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格》(《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该文通过高考题论证了把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当成社会劳动生产率在涉及国际贸易的情况下进行价值量计算的不可行性。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0kh03.html)
3.《企业个的生产率与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不是反比关系》(2010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11期),该文第一提出了“环节了的生产率的概念”(孙氏理论之一),(该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0vnes.html
4.《价值量计算的一个常见误区》(《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2期),该文系统论证了区分国家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性。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0xtxy.html
5.《商品价值量计算的常见误区》(《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9期)该文是对价值量计算常见问题的系统分析,2013年第1期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的《思想政治学科及其他各科教学》全文转载了该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15kvh.html
6.《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界定》(《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11期)该文对中国经济学界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概念使用的混乱以及带来的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曲解。该文还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的错误观点就是在混用概念的前提下得出的。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1cvs7.html
自2012年开始开始撰写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论文,只是目前还未能发表。其中包括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翻译错误、质疑“成本比”学者的系列文字等等(均躺在学术期刊编辑部的邮箱中,能否得以面世尚不能确定)。
二.我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贡献
2013年完成《破解图像题之乱象》提出了曲线变动的原因与曲线变动结果的问题,对于命制、解答供求曲线图像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该文受到北师大教授的褒扬。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19p4n.html
根据2014模拟题分析整理而成的《供求曲线不宜进入高考的最有力证明》在2014年《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第4期刊发,该文从教材的角度分析了供求曲线试题面临的无法逾越的障碍:西经与价值理论的冲突。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a5770101ekwx.html
根据2013高考试题与2014模拟试题分析撰写的《供求曲线试题进入高考的不可行性分析》即将刊发在《湖北招生考试》杂志。
根据对供求曲线试题分析中的问题撰写《供求曲线移动方向初探》投稿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不量力是吧?《薄利多销与需求弹性没有直接关系》也即将完成。这两篇都被(我)称之是可以填补我国西经教学空白的重要文章。
三.孙氏常识
顾名思义:孙氏常识是指孙恒振总结的与教学有关的常识。目前已经发布的有:
之一:价值量与币值的关系就如同酒量与酒瓶容量的关系(该常识被《教学考试》(高考版)采用)
之二:计算存款“实际收益”是滑稽的做法
之三:货币流通公式暗含的一个前提:物价不变(《教学考试》杂志发表)
之四:供求曲线移动方向只有“左右”
之五:贬值与贬值预期的影响是相反的(《教学考试》杂志发表)
四.孙恒振的其他文章介绍
之一:关于黄河流向问题研究的两篇小文分别被《历史学习》《历史教学》杂志刊发(历史学科的老师知道后者的分量,百度“黄河孙恒振”课以找到链接)
之二:指正金庸错误的《金庸不知道石家庄》刊发与2007年第2期《文史杂志》
之三:指正二月河错误的《二月河对地理志的误读》刊发于2008第6期《文化月刊》
之四:《小品的演变》2002第5期《语文知识》
之五:《帝国≠帝国主义》2000年第11期《语文月刊》
(先这些吧,知网可以查询的有21篇,但不一定是有什么价值的,可以登陆知网查询)
(未完待续,以上为2014年6月20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