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点的移动的八个方向的直观图示

标签:
图像题教育 |
分类: 高考政治试题打假与教材打假 |
均衡点的移动的八个方向的直观图示
孙恒振
笔者在《均衡点的移动与供求曲线的移动方向问题——对高考试题中供求曲线规范性的分析》一文中对“均衡点移动”没有图示,也不够详尽,特撰本文。
均衡点移动的八个方向依次有:右移、左移、上移、下移、右上方、左上方、左下方、左下方。“左右”的移动属于均衡量的变化;“上下”的移动表示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图示如下:
(1)左移和右移
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且增加的幅度相同(D→D4,S→S4)均衡价格不变(E=E1)均衡点右移(E→E1);反之,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且减少的幅度相同(图中D→D1,S →S1)均衡价格不变,E=E2均衡点左移,E→E2。见下图;
(2)上移和下移
需求增加(D→D4)与供给减少(S→S1)同时发生,且变化的幅度相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点正上方移动(E→E3)。
需求减少(D→D1)与供给增加(S→S4)同时发生,且变化的幅度相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点正上方移动(E→E4)。
(3)右上方移动
均衡点右上方移动都是由需求增加引起的均衡价格上升涨、均衡量增加,共有3种情况:①需求增加(D→D4)供给量不变(S),均衡点(E→E5);②需求增加(D→D4)供给量减少(S→S2)且减少的幅度小于需求增加的幅度, 均衡点(E→E6);③需求增加(D→D4)供给量增加(S→S3),但是供给量增加的幅度小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均衡点(E→E7)。见下图
(4)左上方移动
均衡点左上方移动都是供给减少引起的均衡价格上涨、均衡量减少,也包括三种情况:①供给减少(S→S1)需求(D)不变,均衡点(E→E8);②供给减少(S→S1)需求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D→D3)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点(E→E9);③供给减少(S→S1)需求增加(D→D2)并且减少的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点(E→E10)
(5)右下方移动
均衡点右下方都是供给增加引起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量增加,共有三种情况:①供给增加(S→S4)需求(D)不变,均衡点(E→E11);②供给增加(S→S4)需求减少(D→D2)但是减少的幅度小于供给增加的幅度(S→S4),均衡点(E→E112);③供给增加(S→S4)需求增加(D→D3),但是增加的幅度)小于供给增加的幅度,均衡点(E→E13).
均衡点左下方移动是需求减少引起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量减少,也有三种情况:①需求减少(D→D1),供给(S)不变,均衡点(E→E14);②需求减少(D→D1)供给增加但增加的幅度(S→S3)小于需求减少的幅度(D→D1),均衡点(E→E15);③需求减少(D→D1),供给减少(S→S2),但是供给减少的幅度小于需求减少的幅度,均衡点(E→E16).
考查“均衡点移动”的高考试题
例6.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18题,原题如下:
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B)
大家注意,在这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图像中,曲线移动是原因,对于供给曲线S的移动绘制成貌似“沿着需求曲线移动”的样子,虽然不是规范的“左、右”,但是不会有歧义,与本文第一部分中作为结果的“曲线移动”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作为反对笔者第一部分观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