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宇宙模式河图洛书飞碟超级智慧生灵林清泉 |
分类: 清泉作品集 |
第二章 多 维 时 空 漫 步
一、“维”的太极展开式
——宇宙层次观
自从爱因斯坦提出“四维空间”概念以后,近代中外学者注意研究这个“维”宇的含义;四维、五维、六维……反正多维时空已是大家关注的课题。
其实“维”的概念,早就出现在几千年前东方太极八卦图中了,只不过当时的超人、哲人对宇宙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于近代的语言,还没有用“维”字而已。
易学这样讲:太易(无维)生太极(0维);太极生两仪(1维);两仪生四象(二维)、四象生八卦(三维)、八卦变双卦十六卦(四维)、十六卦变复卦三十二卦(五维)、三十二卦变重卦六十四卦(六维)……。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得更简单:道(零维)生一(一维)、一生二(二维)、二生三(三维)、三生万物(高维)……。现在我们把东西方关于“维”的概念并列对比如下:
东西方关于“维”的概念比较图
零维 |
虚点 |
20=1 |
太极 |
道生一 |
一维 |
直线 |
21=2 |
两仪 |
一生二 |
二维 |
平面 |
22=4 |
四象 |
二生三 |
三维 |
立体 |
23=8 |
八卦 |
三生万物 |
四维 |
高速运动体 |
24=16 |
十六卦 |
万物 |
五维 |
振荡着的时空 |
25=32 |
三十二卦 |
万物 |
六维 |
复振时空 |
26=64 |
六十四卦 |
万物 |
零维 |
虚观 |
Z=(x+yi)0 |
· |
虚定点 |
零速 |
一维 |
渺观 |
Z=(x+yi)1 |
?/P> |
实线 |
低速 |
二维 |
微观 |
Z=(x+yi)2 |
?/P> |
平面 |
慢速 |
三维 |
常观 |
Z=(x+yi)3 |
?/P> |
行星卫星(立体) |
常速 |
四维 |
宏观 |
Z=(x+yi)4 |
?/P> |
太阳系 |
亚光速 |
五维 |
宇观 |
Z=(x+yi)5 |
?/P> |
银河系 |
超光速 |
六维 |
宙观 |
Z=(x+yi)6 |
?/P> |
星云系 |
远超光速 |
仔细考虑,可以讨论如下:
一.在探索宇宙方面,东西方学者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到东方易理从太极图出发,选用易理文字表达宇宙的层次观。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由简到繁的全过程,它都着重图示(包括河图洛书)。
而西方除了用坐标图外,重视用数字式去表达这些层次的概念和变化规律。即东方重哲理,西方重数理。
二.现在我们把哲理和数理概念统一起来研究,对宇宙的整体概念就比较明朗了。这个概念的大规律是:
三.因此,从以上各条大规律出发,我们可以提出宇宙公式:Z=(x+yi) n。这里的含义是“宇宙是由不同层次(n)的时空构成的”。或者这样说,有九种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时空结构组成了宇宙的整体。
四.这个“n”是多少呢?下边我们提出“九层十维时空观”时再细加讨论。“n”很可能是在零到九之间,所谓“九层天”,易学认为九又是最大的阳数。
五.宇宙公式中的x代表空间,yi代表时间, i=√-l,是纯虚数,它表示空间属实,可由实数表示。时间属虚,仅能用纯虚数表示,它们合起来组成一个复数时空。
六.“维”数越大,所指那层宇宙中的空间和时间的含义就越大。比方先不去考虑时间yi,则Z=(x+yi) n,显然n越大,Z也越大。为此,各“维”可以有对应的各“观”。
如“五维”对应于“宇观”,“三维”对应于“常观”,“零维”对应于“虚观”……到了“七维”是“宙观”,“八维”是“浩观”,“九维”是“极观”,“十维”呢?“十维”又回到“零维”上来成了“虚观”;就这样周而复始。
其实无数多的“零维”就构成了所谓的“十维”,它们“无维”(太极)的开始和结束,即太极开、合的始末就是太极整体的宇宙概念。
七.我们在探索飞碟时,把它们放在上面的太极宇宙概念中考虑是十分必要的。
飞碟的活动范围,肯定是“四维”以上的时空,因此,从以上“维”的对比示意图中可以看到,飞碟起码可以在太阳系内自由活动,可以掌握亚光速以上的速度。
外星人用“宇观”范围来考虑它的时空尺寸,这样它应该是掌握时间“维”这可变时间技术的宇宙阴阳可变飞航器。
因此,飞碟的主人,应该是“四维”以上的超级智慧生灵。按我的生物分类标准去衡量飞碟的主人,应是太阳系以上的宇宙人。
八.我们地球人比起飞碟主人中的最低者——太阳人,整整低一个“维”度,一个层次。我们只能在“三维”中活动,未能掌握亚光速,不会利用引力、斥力的平衡调节技术,而且不能自由来往于九大行星之间。
我们探索飞碟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类提高一个时空层次,从而从地球人升级到太阳人,即从“三维”地球人转化成“四维”太空人。
让我们也能驾驶地球号飞碟遨游于星际之中。
二、九层十维时空观
——太极永动机
东方易学对宇宙的探索,与西方的天文学不同之处是首先它着重从整体上去认识宇宙。
古代没有什么仪器可以仔细观察星空,只能用思维猜想,尤其某些具有非五官感知超能的超人,真能描述出一套很有水平的宇宙哲理。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认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他从整体上描绘了一个宇宙模型,即一个无穷大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混沌蛋”。
要知当时是没有什么天文仪器的,而且对时间概念也没有突破的认识,可他提出的整体宇宙模型,今天看来仍然是基本上合理的、正确的。
不过有没有更细致、清晰、具体些的模型呢?
这个连今天的高级天文台也未有定论,只是发现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有层次性、膨胀性等等迹象而已。
同时也发现我们的天文仪器(即五官感知的延伸)的能力有限。
目前充其量只能看到30亿光年的范围内的天体运动。这个30亿光年范围也许就是我们的“可见宇宙”了。
那么这可见宇宙之外又是什么情况呢?看来依靠天文仪器是没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我们不妨先探索一下东方易理对宇宙的总体认识,以便应付飞碟探索的当务之急。
易学认为宇宙中最大的阳数是9。9是最大的天数,9以上是10,10的含义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第二轮又从头计算。
这“10”中的1表示的是一周期已满,应再从0开始计算。
这很符合于我们的宇宙层次观。我们就来假定我们的宇宙有最大的9个时空层次(维度)吧。
因为从“河图”、“洛书”的角度看,也适合这个假定。
如果说太极图从“图”的角度去描绘宇宙规律的话,那么,“河图”、“洛书”将是从“数”的角度去描述宇宙,其中就由数码表明它有九个层次,五层居其中间(中天)。(请参看“河图”、“洛书”和九宫图)。
对九层天宇的初步解释如下:
地球处在一至三维,银河系属于五维,河外以斥力场为主,天体在散逸。
4 |
9 |
2 |
3 |
5 |
7 |
8 |
1 |
6 |
九宫图
九宫图内涵,五维居中天,一维和九维对称。
既然我们想借助易理来探索“天文”,那我们就先来提出一个假说,下面这个假说叫“九层十维时空模型”(附图表两个)。
九层十维时空示意表
层 |
维 |
观 |
代表 |
速度 |
时空属性 |
对应的生灵 |
0 |
零维 |
虚观 |
虚子 |
超光速 |
纯时间 |
孤阴不生(无生命) |
1 |
一维 |
渺观 |
光子电子 |
光速 |
无时空 |
菌、微生物、苔藻 |
2 |
二维 |
微观 |
分子 |
低速 |
占空间 |
低级动植物 |
3 |
三维 |
常观 |
物体地球 |
偏低速 |
占空间 |
高等动物、人、行星人 |
4 |
四维 |
宏观 |
恒星天体 |
亚光速 |
占空间时间 |
太阳人 |
5 |
五维 |
宇观 |
银河系 |
超光速 |
占空间时间 |
银河人 |
6 |
六维 |
宙观 |
河外星系 |
快光速 |
占空间时间 |
河外人 |
7 |
七维 |
浩观 |
星云 |
疾光速 |
占时间空间 |
未详 |
8 |
八维 |
希观 |
星协 |
飞光速 |
占时间 |
未详 |
9 |
九维 |
极观 |
星雾 |
极光速 |
占时间 |
未详 |
0 |
十维 |
虚观 |
虚子 |
超光速 |
纯时间 |
孤阳不生 |
十维回归零维,周而复始,永恒永动,无始无终 |
九层十维时空示意图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宇宙模式的内涵意义:
图中的零层时空,实际上是太易或者叫太虚状态。
那里除了虚子——能量因子的“海洋”外,并未出现粒子。
它们是太极之前的混沌世界,它与最外层第十层时空是相通的,同一混沌状态的,也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时间“海洋”——宇宙之母,称它为虚观层时空即表明它时空不分“混沌未开”,也许能帮我们理解它。
第一层叫渺观层时空。它是能量因子、虚子聚合而成为各式粒的层次,在这里产生了无数的初生粒子,如光子、电子、介子、质子、直至氢原子等,这一层叫一维时空。
这类渺小的粒子也能称之为时空层吗?可以的,它们已经有内部结构了,只有“其小无内”、没有内部结构、不能再分裂的虚子,才是最最基本的虚性粒子,才算是零层时空,也即“无维”时空。
这类光子以上的实子群都应称之为一维渺观宇宙层。比方说一个氢原子,它内部的空间就存在,而且相对于电子来说这空间还很大很大。
第二层叫微观层时空。它由众多的初生粒子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聚合而成为各式分子和高分子团。这一层是二维时空。
第三层叫“常观”层时空。它由二维的分子物质聚合组成物质团块,又由无数的物质团块构成了地球上各式物体,属三维时空。
我们常常可用五官感知它的存在,如地球上的金木水火土各式物体,包括我们自己,故称之为常观时空。
第四层应叫“宏观”层时空。恒星系属于这一层,太阳又属于这一层的典型代表。我们抬头望天就能看到它们,称之为四维宏观(或者天观)层也较好理解。
第五层可叫做“宇观”层时空。银河系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尺寸很大,直径约10万光年,它有类似地球这样的恒星约10亿个以上,可见银河之大。而且,在整个宇宙中,不止一个银河系浮动着。
第六层是星团层“宙观”。属六维时空,它太大了,只有用“宙”来命名。它们是各式的星团。
第七层可称之为“希观”。它是七维时空层,是各式星云。
第八层可称为“浩观”。是八维时空层,它浩浩荡荡太大了,故用“浩”字命名,它们是各式星协。
第九层可称之为“极观”。这是九层时空层,宇宙发展到此至极。
“极观”已是各式星雾状的、接近光速运动的,即将从实态转入虚态的高速运动着的粒子群,行将达到超光速并转化散逸成为虚子。
正是那九层宇宙边缘上的星雾,以光速飞逸出去的能量因子补充零层的能量,维持了阴阳物质交变的平衡,使宇宙周而复始地、无穷无尽地运转直至永恒。
从这角度看,整体宇宙便是一个永动机,周期性地循环变化于九个层次(九个维度)之间。
从整体来说,无穷大的宇宙具有无边缘、无中心、无绝对原始、无最后终极的概念。
生命也就可以在这周期中,找到它合适出现的层次,即各层次时空,各维的范围都对应地会出现不同层次的生灵。
可以大概划分一下,生命发展到人以后,可分为星球人(离不开本行星上的类似地球人的“人”),太阳人(即可生活于行星际之间的超级人),银河人(可自由来往于各恒星际的人),以及根本未能猜想描述的河外人,它比我们地球人想象的“神”还神,是超级高度智慧的生灵。
也许到我们地球上来的飞碟的主人,大都只是太阳人而已。
从总体来看,比起银河人他们也不算太高级,难怪有时还会有失误,如飞碟坠毁事件(当然未被验证.皆属传闻)。
不过再怎么说,飞碟的主人是比我们高明得多了。比方他们最起码能获得亚光速,而且最起码已能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方面的难题,从而操控自身的肉体使之虚化,灵魂出壳等。这些留待后面再探讨吧!
三、三维——半个宇宙:阳性宇宙
地球人目前只处于三维时空层。
在这儿,时间维已被忽略不计,被人们理解成“均匀流逝”与空间没有互相联系交变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只讲空间的长、宽、高三个维数,只能有立体感,而没有感到“立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也就是说,地球人认为一块石头的大小不随时间而变化,同时认为时间的尺度,每一秒都是一样长短的,不论运动体的速度多少都如此。
这样一来,地球人思想上的宇宙,只考虑到“宇”(空间)而不考虑到“宙”(时间)。
比方问你可见“宇宙有多大”,你可能仅仅这样回答说“可见宇宙大约在30亿光年半径那么大的范围”,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你已说出了空间大小来了。
然而这个答案又很不全面,你只回答可见宇宙中的“宇”的尺寸,而未回答关于“宙”(时间)方面的尺寸。
因此,我们地球人可以说只认识半个宇宙,即半个阳性宇宙的宇——这种只凭五官和天文仪器取得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片面的、不太精细、不太真实的。尤其是只认识“阳”的,不认识阴的。
我再问一个问题:你知道时间隧道是什么意思吗?时间和空间可以对换转化吗?这类问题近代物理大师都正在探索,而东方古代易学家早就探索过并有过论述了,如“坎离易位”,“子午转向”……等。
但是总的来说,地球仍未能弄清时间的实际内涵。
这第四维——“时间维”就成为可有可无,不必追究的常数。正这个原因,普通地球人的生活只能局限在极低速时空三维层上,只能知道阳性空间的三维世界里的生活情况。
也正是这个原因,地球人一碰上与四维变化有关的物质运动现象,马上就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不明事物而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四维事物对于飞碟主人来说,早就认识并操控了。
他们接触了阴阳两个宇宙并能自由进出于两者之间,随意操控时间的顺逆快慢的转化,从而变遥远的星际距离为瞬息可到的近邻,真正视天涯为咫尺。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获得亚光速和超光速。而获得这种超高速的手段,看来非意念能不成。
因为任何粒子燃料所获得的最高速度也达不到光速,假如用光子推进器,充其量也只能获得光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