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漫话红楼 |
《红楼梦》这部书与其他书有一个不同特点,就是对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结局,提前做了暗示,这些暗示有些是以诗词的方式,有的是以谜语的方式。
暗示最多之处是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册”和听到的“红楼梦十二曲”。“金陵十二册”分“正册”、“副册”、“又副册”。这些“册”上每页都是一副画后面写有一首诗,这些画和诗就是一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比如贾宝玉首先翻看的那本“又副册”,打开第一页,“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实际是晴雯的命运和结局。再往后又见“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说的是袭人。那本“副册”,贾宝玉只看了一页,上面“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说的是香菱。
“金陵十二册”正册,是贾府十二个贵族女子的命运结局,因此贾宝玉都看了。这十二女子,别人都是一人一页,唯独黛玉和宝钗两个人共用一页:“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说明她们二人和宝玉的特殊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她们俩实际上是一个人。王熙凤的画和诗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的结局,可惜高鹗后续的40回未按曹雪芹的这个暗示去写。
“红楼梦十二曲”,也是对十二个贵族女子命运的暗示,不过写得更凄婉更悲凉,令人不忍卒读。比如第二支曲子“枉凝眉”是写黛玉和宝玉爱情命运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最后一支曲子“飞鸟各投林”,不是写给某一个人的,而是贾府的大结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对这些人物,特别是女子的命运的安排,都很悲惨,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命运本来就很苦,这不过是个缩影罢了。十分可惜的是,高鹗的后续部分没有完全体现曹雪芹的原意,这是高鹗的最大败笔。
红楼梦对人物命运的暗示,还表现在一些谜语里。书中第22回写到,元妃制作了一个灯谜送到大观园,并让姐妹们也各制作一个。结果元妃的是爆竹,探春的是风筝,黛玉的是更香,宝钗的是竹夫人,谜面的词语里都暗隐着本人的命运。比如探春的谜语里有“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的句子,暗隐着将来远嫁;黛玉的谜语里有“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暗隐她的婚事无着落;宝钗的谜语里有“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的句子,暗隐早寡。连贾政看了都感到不安:“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
大观园的才女们,还经常吟诗联句并结成诗社,她们作的诗有时也暗隐着自己的命运和结局,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