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邑商创富传奇之“人工虫草之父”苏炳豪!

(2009-06-20 21:21:54)
标签:

新康虫草制品厂

试管苗

冬虫夏草

苏炳豪

新会

财经

分类: 我爱五邑

  新崛起的特色产业——新会虫草

江门日报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9.png

其中一家新会虫草经销点。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1.png

人工虫草之父”——苏炳豪。

 

 

 

 

 

  编者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应用生物培植技术生产的人培虫草企业在新会区涌现出来。作为本地民营企业自主发展起来的食品行业,新会虫草企业在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里遍地开花,从当初的试管苗虫草基地到如今的雨后春笋,虫草产业已成为新会区的一大特色产业。今天,本报推出新崛起的特色产业——新会虫草专题报道,既是对新会虫草行业发展现状的展示和认知,也期望对整个新会虫草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新会虫草企业遍地开花

  年总产值近2亿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应用生物培植技术生产的人培虫草企业在新会区涌现出来,继岗州春之后,又诞生了绿尔康益元德宝等虫草品牌,它们在省内外保健品市场享有盛誉。随着技术的突破,新会人培虫草业的生产规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渐渐成为新会又一特色行业。521日,记者走访了新会科技局,了解到,新会区虫草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18家左右,人工虫草的年产量约为50吨左右,算上生产、销售、药用、餐饮等相关企业,人培虫草的年总产值估算接近2亿元。

  人培虫草企业遍地开花

  新会区科技局办公室主任李卓邦告诉记者,新康虫草厂是由当年赫赫有名的新会水果试管苗厂发展起来的,是新会第一家人培虫草生产企业,公司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其规模、集约化程度在全省人培虫草企业中可谓独占鳌头。

  1994年,新康虫草制品厂成立,苏炳豪担任厂长。为便于产品销售,他们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冈州春商标。1998年,新康虫草制品厂与在销售方面颇有经验的张海坚达成协议,聘请张海坚为产品总销售商。张海坚确立了把虫草作为旅游市场产品的销售策略,并开设虫草专卖店进行推销,一举打开市场,新康虫草制品厂的产品变得供不应求。

  苏炳豪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新康虫草制品厂采取自己提供技术与品牌、招募他人入资的方式,成立了3家分厂,这些分厂生产出来的虫草由新康虫草制品厂统一定价、收购并销售。到2001年左右,新康虫草制品厂及其分厂年产虫草超过10吨,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2003年,新康虫草制品厂实行改制,彩艳集团以630万元收购了新康虫草制品厂,之后,彩艳集团又将该厂转卖给以前的一个分厂,该分厂成立了现在的新康虫草有限公司。随后,新会的虫草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随着虫草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新会本地的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注资入虫草生产行业,出现了益元、宝德、先康等虫草生产企业。苏炳豪也开办了属于自己的虫草企业——鸿豪虫草公司。新会的人培虫草还进一步辐射到了江门、中山、深圳等地。

  多条腿走路  做大产业链蛋糕

  由于新会人培虫草从技术研发开始,就一直走的是民营企业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因此它们都采取生产、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经销模式,用多条腿走路。从产品品种上看,已从初始产品生产发展到了深加工,开发出了虫草胶囊、虫草酒、虫草茶、虫草蜂蜜、虫草汤料、虫草平衡素等十几个虫草系列产品;从销售与服务方面看,它们都开办了直销商店和虫草饮食店,并直接进驻药店,共同做大新会人培虫草的产业链蛋糕。

  产品有市场,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初始阶段,虫草企业摸索市场得出一种经营模式——先食后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虫草汤让顾客品尝,认可的,再考虑购买。业内一位老总这样说。

  由于广东人爱煲汤,不少虫草企业便沿袭先食后买的经营模式,开设了虫草饮食店。如今,走在江门或新会的繁华街区,不经意就会发现一两家装修古朴的虫草饮食店,在这些店里,消费者不仅可买到虫草系列产品,还可即时品尝富有特色的虫草美食。虫草美食文化还进一步带动了新会旅游行业的知名度,虫草已成为与陈皮等名优特产齐名的旅游产品。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培虫草的药用价值,需求量逐步大了起来。据虫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新会虫草业年生产量已达50吨左右,在全国市场上都占有较大的份额。

  全面推进名牌建设

  据新会科技局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新康虫草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名牌战略的号召,加快创名牌名品步伐,促进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新会较有名气的人工虫草企业有如下几家:岗州春虫草有限公司年产量25吨,绿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量15吨,益元虫草有限公司年产量5吨。另外,还有虫草堂等七八家企业,年产量为1-2吨,规模不算大,但效益都不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岗州春虫草,已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并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去年产品年产值为1700万元。绿尔康近日拿到了国家新资源的批号,这意味着,国家认可了其在药用领域部分替代天然虫草的功能。另外,新康虫草有限公司的虫草子实体荣获2004年度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 本报记者   李夕菲)

  苏炳豪: 江门虫草行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人工蛹虫从试管生产成功到走向商品化、产业化,从起初的销售遭冷遇,到现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一路走来,江门的虫草行业经过了诸多的曲折与艰难,同时也创造了许多行业的奇迹。

  看准市场    引进虫草项目

  对于江门的虫草行业来说,提起虫草肯定要提起人工虫草之父”——苏炳豪。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个行业的崛起与现在的发展。1994年,担任新会植物研究所所长的苏炳豪从内蒙古引进蛹虫草菌种,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开始了南方人工培殖虫草的工作。由于技术难度高,又从来没有类似的经验,很多人都反对,但是苏炳豪坚持着,因为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苏炳豪分析,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药材,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在自然界繁殖速度慢、产量少,而市场需求又大,造成了过度采集,国务院早在多年前就发文限制采集。因此,天然冬虫夏草的代替品市场非常广阔。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广东和港澳、东南亚地区是冬虫夏草销量较大的市场,加之这些地区的人们有煲汤的习惯,而冬虫夏草是非常珍贵的煲汤药材,因此,我看到了人工培殖虫草的巨大市场,下决心引进该项目。

  在苏炳豪的引领下,人工虫草的培植工作风风火火地展开了。投入了900万元,第一年培育的虫草产量却只有75公斤,而且在销售中遭冷遇,市场难以打开。这样的困境持续了5年,直到1999年改变了销售策略,将虫草作为旅游市场产品并开设虫草专卖店进行推销,人工虫草市场才逐渐升温,同时也打响了新康虫草制品厂的名号。后来新康虫草制品厂几经改制、重组,形成许多新的虫草企业。

  创建公司   打造虫草品牌

  2005年,新会植物研究所改制后,60多岁的苏炳豪带着一批员工到杜阮镇成立了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鸿豪实友生物有限公司。年进花甲却还如此有魄力,苏炳豪认为这种力量源于对员工的责任感。转制使很多员工不得不另谋出路,他们和我一起共事了十多二十年,有些人致力于人工蛹虫培植技术及植物试管苗生产已很多年,我有责任为他们寻找出路,于是,我下决心走出来创办公司。"

  在苏炳豪的带领下,经过3年的发展,鸿豪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品牌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在江门虫草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具有引领的作用。提起如何打造品牌,苏炳豪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只是朴实而简单的几句,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老前辈对于虫草业的尽心尽力。苏炳豪认为,打品牌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地把质量、产量、服务抓好,例如在服务方面,产品销售出去了,需要打电话跟踪了解产品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等等,然后根据顾客的反馈来改变自身的工序和品种。其次,打品牌还可通过不断地开发新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例如利用虫草提取物开发加工功能食品、保健品,将虫草引入大众食品,加盟食品加工厂或酒店开发虫草月饼、虫草点心、虫草特色菜等。

  在发展的过程中最让苏炳豪头疼的是电的问题。虫草的培育工程非常复杂,虫草的生长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它需要比较稳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不符时很容易死亡,但是,电的供应有时不能给足,特别是今年春节由于南方电网需要支援北方,公司签订的很多合同都不能兑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寻找途径   把市场做大作强

  发展至今,苏炳豪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把江门虫草市场做大做强。苏炳豪忧心地说,目前江门的虫草企业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在产品研制和打造产业链方面的力度也不够,而且市场比较不规范,现在市场上很多厂商都挂上了新会虫草的牌子,无人管理,使得市场鱼目混珠。如此一来,江门虫草的品牌难以塑造。

  苏炳豪希望政府给江门的虫草市场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凝聚力,把虫草打造成为江门的一张品牌。企业之间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有没有政府的参与调节大不一样,政府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向与杠杆作用,便于企业之间的整合,这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大的黏合能力,把目前处于散沙的虫草行业凝聚起来,统一规划,将对虫草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加速虫草产业的壮大。苏炳豪说。除此之外,苏炳豪还希望建立一个行业协会,以规范自身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合格、有效的虫草系列产品,共同把产业蛋糕做大,使之成为江门的支柱产业。 (文/图    周运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