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计算题
(2011-08-11 19:32: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第九章计算题
1. 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和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解: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
(分)
2. 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9.1中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表9.1
56 74 82 |
59 74 83 |
60 75 84 |
62 76 86 |
63 77 88 |
68 77 89 |
70 78 89 |
72 78 94 |
73 80 96 |
73 81 97 |
解: 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3. 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
表9.2
样本(K=3) |
n |
σ |
|
1 2 3 |
44 46 50 |
109 108 103 |
12 13 15 |
解:先求出总平均数 ,再将表9.2中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则
4. 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
表9.3
序 号 |
反应时间 |
离差 |
离差平方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86.1 174.3 118.4 201.0 164 133 166 123.0 120.4 119.8 |
35.50 23.70 -32.20 50.4 13.4 -17.60 15.4 -27.60 -30.2 -30.8 |
1260.25 561.69 1069.04 2540.2 179.6 309.76 237.2 761.76 912 948.6 |
∑ |
∑ =1506.00 =150.6 |
∑ =0 |
∑ =8780.10 |
解:将表9.3中的数据代入到标准差公式中,则
5. 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果如表9.4所示。两个测验的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表9.4
58 |
60 |
62 |
62 |
63 |
63 |
64 |
64 |
65 |
66 |
70 |
71 |
72 |
72 |
73 |
74 |
74 |
76 |
78 |
78 |
79 |
79 |
80 |
80 |
82 |
83 |
85 |
85 |
87 |
89 |
60 |
64 |
65 |
66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3 |
85 |
86 |
88 |
88 |
89 |
89 |
90 |
93 |
94 |
96 |
解:列表9.5计算,再将表9.4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序号 |
|||||||
1 |
59 |
60 |
-14.2 |
-19 |
201.64 |
361 |
269.8 |
2 |
61 |
64 |
-12.2 |
-15 |
148.84 |
225 |
183 |
3 |
62 |
65 |
-11.2 |
-14 |
125.44 |
196 |
156.8 |
4 |
62 |
66 |
-11.2 |
-13 |
125.44 |
169 |
145.6 |
5 |
63 |
68 |
-10.2 |
-11 |
104.04 |
121 |
112.2 |
6 |
63 |
69 |
-10.2 |
-10 |
104.04 |
100 |
102 |
7 |
64 |
70 |
-9.2 |
-9 |
84.64 |
81 |
82.8 |
8 |
64 |
71 |
-9.2 |
-8 |
84.64 |
64 |
73.6 |
9 |
65 |
72 |
-8.2 |
-7 |
67.24 |
49 |
57.4 |
10 |
66 |
73 |
-7.2 |
-6 |
51.84 |
36 |
43.2 |
11 |
70 |
74 |
-3.2 |
-5 |
10.24 |
25 |
16 |
12 |
71 |
76 |
-2.2 |
-3 |
4.84 |
9 |
6.6 |
13 |
72 |
77 |
-1.2 |
-2 |
1.44 |
4 |
2.4 |
14 |
72 |
78 |
-1.2 |
-1 |
1.44 |
1 |
1.2 |
15 |
73 |
79 |
-0.2 |
0 |
0.04 |
0 |
0.0 |
16 |
74 |
80 |
0.8 |
1 |
0.64 |
1 |
0.8 |
17 |
74 |
82 |
0.8 |
3 |
0.64 |
9 |
2.4 |
18 |
76 |
82 |
2.8 |
3 |
7.84 |
9 |
8.4 |
19 |
78 |
83 |
4.8 |
4 |
23.04 |
16 |
19.2 |
20 |
78 |
83 |
4.8 |
4 |
23.04 |
16 |
19.2 |
21 |
79 |
85 |
5.8 |
6 |
33.64 |
36 |
34.8 |
22 |
79 |
86 |
5.8 |
7 |
33.64 |
49 |
40.6 |
23 |
80 |
88 |
6.8 |
9 |
46.24 |
81 |
61.2 |
24 |
80 |
88 |
6.8 |
9 |
46.24 |
81 |
61.2 |
25 |
82 |
89 |
8.8 |
10 |
77.44 |
100 |
88 |
26 |
83 |
89 |
9.8 |
10 |
96.04 |
100 |
98 |
27 |
85 |
90 |
11.8 |
11 |
139.24 |
121 |
129.8 |
28 |
85 |
93 |
11.8 |
14 |
139.24 |
196 |
165.2 |
29 |
87 |
94 |
13.8 |
15 |
190.44 |
225 |
207 |
30 |
89 |
96 |
15.8 |
17 |
249.64 |
459 |
268.6 |
总计Σ 平均数 |
2196 73.20 |
2370 79 |
Σ 0 |
Σ 0 |
2222.80 |
2940 |
2457 |
计算结果显示出30个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和数学考试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为r= 0.961,因此,这两个科目成绩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正相关。
第十章计算题
1. 某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7分。现从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新教法实验,实验结束后其测验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是否新教法比原来的教法好?
解: , ;
查表, , 。结论:在显著性水平 时,差异显著。否定 ,接受 。新教法好于旧教法。也可以查表, ,因为 , ,结论同前。
2. 某校初中二年级中随机抽出7名男生和8名女生,参加某种心理测验,其结果如下:男生:62,72,81,65,48,75,84;女生:72,81,78,62,52,54,46,88。试问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
解:由于测验考核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不确定,且男生和女生彼此独立,因此应当用秩和法进行差异检验。①排等级:
等级 |
1 |
2 |
3 |
4 |
5+6/2=5.5 |
7 |
8+9/2=8.5 |
10 |
11 |
12+13/2=12.5 |
14 |
15 |
男生 |
|
48 |
|
|
62 |
65 |
72 |
75 |
|
81 |
84 |
|
女生 |
46 |
|
52 |
54 |
62 |
|
72 |
|
78 |
81 |
|
88 |
②计算秩和(等级和)
T=2+5.5+7+8.5+10+12.5+14=59.5(即男生的秩和)
③查附表14,当 n1=7、n2=8时,T1=39,T2=73 (表中值为单侧检验,故这里查0.025时的临界值);39<59.5<73, 即T1< T< T2 ,所以男女生成绩的差异不显著。
3.从某地区10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30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29kg;抽取女生25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27kg。根据已有资料,该地区10岁男孩的体重标准差为3.7kg,女孩的体重标准差为4.1kg。问能否根据这次抽查结果断定该地区男女学生的体重有显著差异?
解:① ,
②
③ ,由于在 中已设 ,即 ,所以, (一般可以写成 ),1.87<1.96 ,即P>0.05,即该地区男女生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或差异不显著。
4. 为了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差异,随机抽取独生子女25人,非独生子女31人,进行社会认知测验,结果独生子女平均成绩为25.3分,标准差为6分;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成绩为29.9分,标准差为10.2分。试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解: ,
校正公式:
其中
查表
由于1.929<2.049
因此,在这项社会认知能力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
5.
某校领导从该校中随机抽取84名教职工,进行关于实施新的整体改
解: ,
自由度 ,对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查卡方分布表得: ,因为5.64<5.99,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持各种不同态度的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6. 某县有甲、乙两所规范化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检验两校初中二年 级学生的数学水平,从甲、乙两校的初二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55和45人(各占全校初二学生总数的25%),进行统一试题的数学测验。测验结果为:甲校有35人及格,20人不及格;乙校有30人及格,15人不及格。试检验甲、乙两校初二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
解:列表,
两校初二学生的数学成绩表
|
及格 |
不及格 |
小计 |
甲校 |
35 |
20 |
55 |
乙校 |
30 |
15 |
45 |
小计 |
65 |
35 |
N=100 |
用简化公式计算,
7. 某中学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5人,学期初与学期末测试他们的某项能力,取得的成绩见下表。试用符号检验法检验学期初与学期末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期初测验成绩 |
71 |
期末测验成绩 |
75 |
解:列表,
期初测验 |
71 |
85 |
65 |
76 |
79 |
78 |
68 |
74 |
68 |
90 |
78 |
67 |
64 |
72 |
80 |
期末测验 |
75 |
83 |
66 |
78 |
84 |
72 |
69 |
77 |
67 |
92 |
84 |
68 |
65 |
72 |
82 |
Xi-Yi |
-4 |
2 |
-1 |
-2 |
-5 |
6 |
-1 |
-3 |
1 |
-2 |
-6 |
-1 |
-1 |
0 |
-2 |
对应的15个差值中正值有3个,负值11个,其中有一个差值为零,不计在内。即n+=3,n-=11,N=14;如果差异不显著,从理论上讲,这14个差值中n+、和n-
应各占一半,现在n+=3,
n-=11,意味其两样本有差异,但究竟差异是否显著,查符号检验表,N=14,r的临界值为2(0.05水平),而实得
8、甲乙两校随机抽取12分数学竞赛试卷,其卷面上的分数见下表,问甲乙两校此次数学竞赛成绩是否一样?
序号 |
1 |
甲校 |
64 |
乙校 |
60 |
解:列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校 |
64 |
68 |
58 |
60 |
80 |
76 |
84 |
54 |
50 |
60 |
65 |
47 |
乙校 |
60 |
71 |
60 |
56 |
68 |
78 |
90 |
42 |
48 |
63 |
68 |
52 |
Xi-Yi |
-4 |
-3 |
-2 |
4 |
12 |
-2 |
-6 |
12 |
2 |
-3 |
-3 |
-5 |
排等级 |
7.5 |
5 |
2 |
7.5 |
11.5 |
2 |
10 |
11.5 |
2 |
5 |
5 |
9 |
添符号 |
-7.5 |
-5 |
-2 |
7.5 |
11.5 |
-2 |
-10 |
11.5 |
2 |
-5 |
-5 |
-9 |
,
,查符号等级(秩次)检验表(双侧检验), , , , ;所以,甲乙两校此次数学竞赛成绩的差异不显著。
9、从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4名学生学习解方程,进行辅导前与辅导后的实验研究,先后测验其成绩见下表,试用符号秩次检验法检验辅导前与辅导后的成绩有五显著差异。
辅导前 |
68 |
辅导后 |
84 |
解: 列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辅导前 |
68 |
68 |
83 |
77 |
62 |
71 |
60 |
70 |
64 |
82 |
78 |
55 |
61 |
69 |
辅导后 |
84 |
75 |
82 |
81 |
71 |
71 |
68 |
66 |
89 |
81 |
80 |
58 |
63 |
70 |
Xi-Yi |
-16 |
-7 |
1 |
-4 |
-9 |
0 |
-8 |
4 |
-25 |
1 |
-2 |
-3 |
-2 |
-1 |
排等级 |
12 |
9 |
2 |
7.5 |
11 |
|
10 |
7.5 |
13 |
2 |
4.5 |
6 |
4.5 |
2 |
添符号 |
-12 |
-9 |
2 |
-7.5 |
-11 |
|
-10 |
7.5 |
-13 |
2 |
-4.5 |
-6 |
-4.5 |
-2 |
,
, ,查符号等级(秩次)检验表(双侧检验), , , , ;所以,辅导前与辅导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
10. 有24对被试按匹配组设计,分别进行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假设除了教学方式的不同外,其他条件两组均相同,结果考试检查时,“集中”组的平均值为86分,标准差为10分,“分散”组的平均值为82分,标准差为6分,试问两种识字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差异?(已知两组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31)
解: ,
,查 值表得: ,因为 ,P>0.05,因此接受 ,两种识字教学效果差异不显著。
11. 一项双生子研究报告中,17对同卵双生子智商的相关系数为0.85,24对异卵双生子智商的相关系数是0.76,问这两个相关系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解: , 对应的 ,
, 对应的 ,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单测检验的正态分布表,得 , , ,所以这两个相关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