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寻觅
我常常在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能不能有一条路可以充满着诱惑力,让我一踏上去,就再也不要放下、回头。到了这个年纪才开始思索,似乎说明着之前的人生规划是很有问题的,可是有的时候,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心境已经改变,或许还怀抱着同样的梦想,却也不可能采取同一种方式去获得了。在时间里的改变,我们往往要用许多手段去填补、完善。
生活有的时候把理想和现实分的很清楚。无需自己做出任何选择、判断,就能轻松的看到两者之间的不同,AB角的行为方式摆在眼前,只是看你到底愿意脚踏实地,还是游离徘徊。每次遭遇这样的尴尬情景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忙与盲》中的那句歌词:“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可是,知道嘛,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自己在现实中失望,与他人无关。“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琼瑶女士的这句话至少写于20年前,而这诚实的震撼却是永恒的。
有一些人是因为无法分析清楚自己所要的,于是驻步不前,而有一些人是明明知道自己想得到的,却在现实的判断中犹豫,终于蹉跎了。
小的时候上课,经常有一些经典或者被老师视为困难的题目,才刚一提及,我就已经知晓答案了,有的是计算判断出来的,有的是根据过去的知识早早明白的,很多次的想举手回答,只因犹豫和胆怯而放弃了,终于错失成为焦点的机会,而这个便宜其实别人也占不到,只有我知道。原谅这份虚荣吧,那些学生时代想为自己赢的几分精彩的梦想,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优秀的,而不是各色的。
我一直在很认真的寻找,自己的角色。可惜每一次都是错的。想融入的时候,过分强调了迁就;想认真的时候,压抑了原本的活跃;想掌控的时候,忽略了善良的部分;想淡然的时候,与平凡混为一谈;想自由的时候,让行为能力拖了后腿;到了我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又开始为现实的纠结而耿耿于怀......生活的百变有的时候讽刺了一切,但好在它还是始终关爱的在推进着,终究有完结靠岸的一天。
2、欣赏
2009年12月最深刻的娱乐生活就是看了电影《十月围城》、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的白先勇昆曲《玉簪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剧《简爱》。
《十月围城》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很满意。原本想着这样一部影帝荟萃的影片,真正会演戏的能有几个人呢?但是原来有的时候,一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有几个人会演戏,而是有几个愿意演戏的人在认真演这部戏。主角固然成就大义,但配角因为身份更为宽松自由,往往比较容易出彩,尤其是这样一部影片,带着巨大的历史背景讲述那些应该宏伟的故事时,小人物的一点一滴就显得格外可贵。任何一个人,出于或为着他人、或为着理想、或为着正义,愿意奋不顾身的迎接死亡时,都是能够给人高大与震撼的,那份感染往往可以惊心动魄,仿佛一小滴血花迅速染开,迫得人心颤。巴特尔、李宇春、谢霆锋、曾志伟,是这部戏里真正打动我的人,王学圻与梁家辉则让我小失望,原本的期望中,前者应该更精彩,后者则是热情且内敛的,可惜,我错。只是看过影片之后便思索唏嘘,不知为了那战斗到底的胜利而付出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是否就代表了真正正确的轨迹。人活一辈子,大约总是需要相信些什么,追求些什么的,为些什么而执著去的。每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同,要的结果不同,付出也是不同。我始终为影片的情节而徘徊在是否值得的问题上,因为我没有办法去认同这样的付出,惨烈。但是在获得美好结果的途上,这大约是必经之路吧,于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祈祷,那些已逝的人安息吧。
2009年12月15日的《玉簪记》是我第二次欣赏白先勇制作的昆曲,也是第一次完整看完的作品。之前的《牡丹亭》每次都是分为三天演出,每次三个小时,合计为九个钟头,我实在没时力也没财力全部看完。作为一个彻底的非戏曲爱好者,白先勇版的《牡丹亭》和《玉簪记》都让我觉得很累,真正看完戏之后有筋疲力尽感觉,并非戏曲不够美好,而是时间太长,情节过于细腻,想全部吸收消化几乎是不可能,非常的累。第一次看过白先勇的《牡丹亭》之后,曾经耿耿于怀自己只看过1/3的,于是偷懒又跑去看了一次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是真正的缩减版,短短不到三个小时走完全部过程,情节自然不够充分,但是较之简朴的白先勇版要华丽许多,舞台设计很有新意,因为能够充分感受、理解,所以很讨彩。我并不是称赞厅堂版就胜过白先勇版的,只是觉得能够将一部昆曲做足三天九个小时,细腻刻画在舞台上的全部细节,一举手、一投足,让演员都充分诠释了,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是,我真的很难欣赏。对昆曲始终是不懂的,没多做功课,只是觉得无论《牡丹亭》也好,《玉簪记》也好,其实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相当的雷同。都是男女之情,在封建时代的自由恋爱,双方人物都格外的大胆,这让我也很是意外。原来,在任何一个年代,只要男人敢出招,女人敢接招,故事都可以写的风流倜傥,引人入胜。无论是《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还是《玉簪记》中的潘必正,在我这古板封建的思想中,都可以被列入不够正经的男人了,可他们还是抱得美人归,这难道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真理?困惑了。不管怎样,白先勇的昆曲我终于算是看完了,大约以后不会再有所选择了。只是这一次很开心,能够在生日这一天完结了小小的愿望,虽然还有不够完满的地方,但足以。
《简爱》是意外飞来的美好,女主演为陈数。虽然没有看过袁泉的版本,但是早就知道好评如潮,也因为如此,没有办法进行比较,略有失望。虽然各大媒体评论对于陈数的赞扬度极高,可真正欣赏之后的最大感觉是生涩木讷。又或者不是因为她不够好,可惜搭档的王洛勇太出色了,无论角色还是演出,都已经抢走了全部的舞台光芒,让原本就内敛的简爱的角色显得更加拘谨,也分明的表现出陈数的演出应该是中规中矩的,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尽管不是很喜欢袁泉,但是看过《琥珀》之后有一个感觉,她很明白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应该是怎样的,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个中心,从陈数的简爱来看是没有做到的,反而是王洛勇,实在太惊艳了,能够吸引住观众的全部目光,让人总是不停追随,想知道他下一步要怎样说话、怎样做事,舞台感非常强烈。很多年前,有幸欣赏过王洛勇的《西贡小姐》,如今再多一场,很是欣慰。
至于后来欣赏的其他影片,感受就都是一般了。《孔子》让人很失望,演员个个都不错,表演也很认真,可惜剧本无趣到一定程度,只能看表演,不能看剧情。《邻家特工》情节虽然老套,但总归还是有趣的,可惜没有英文原版,只能听中文配音,很是崩溃,至少让成龙给自己配音吧,要不然实在是强奸观众的耳朵。《花木兰》把我打击得一塌糊涂,对赵薇的热爱差不多都崩溃掉了。《三枪拍案惊奇》做到了没有最雷,只有更雷,不过看在孙红雷的份上,我忍了。
生活还是多一点高素质的美好比较重要,天雷滚滚可以省省,多一次,少一岁,我还是愿意长命百岁、万寿无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