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内疚感的睡梦中哭醒,身心都异常疲惫。梦里那个安然坐在我面前的老人,仿佛是爷爷与奶奶的集合体,有爷爷的淡然,还有奶奶的温馨,那一句话的不耐烦,让我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一辈子。
始终是走不出这样的梦魇,一而再,再而三的沉浸其中。我并非不自知,只是无法自救,也许根本就不想救,又有什么可救的呢?!不过是一个孩子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留恋和怀念,成了心中的一点沉淀,埋在心里,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虽然时不时的痛苦,但是念在心里就是一种不能放手的爱。就算偶尔痛彻心扉,依然是无怨无悔。
忍不住又在想,如果人类的科技可以高超到转移生命,把自己的年寿让给别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也许随之而来的犯罪之人会越来越多,但是想到我深爱的老人们,如果在那一年,我可以将我的生命分之几份,留给我爱的人,我会觉得自己更有价值。生命于我,原本就如同海边的沙滩,随意的行走尚可,但是始终不愿意下水。而命运丢我去了深海,可以逼着我的身体学习前行,却无法逼迫我的心灵主动承诺。浮沉之中,满是痛苦。
我仿佛置身花丛中,满是暖阳春色,闻得阵阵花香,偏偏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在陌生的世界里,逃不开的孤独与无奈。莫非,宿命也?
2、
外罩锦袍,内套道袍,合亦可,分亦可。
到首都剧场看了话剧《李白》,据说12年前,濮存昕就是凭借该剧而奠定其实力派演员地位的,如今时间轮回,又是一次重现,只是现在的他在人艺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位置了。《李白》的制作还是偏向于传统剧目,大约也是我较为不擅长的几个部分之一。倒是很喜欢舞台上吴道士的表演,扮演者顾威,还有御史中丞宋康祥的扮演者李士龙,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此二人的感觉是,功力深厚而无所顾忌。至于濮存昕,表演的爆发力很强,长篇的台词背诵更是他的长处所在,舞台上的形象感很强,不过略有拘束。不是说他表演放不开,只是那种放开掺染了太多刻意的营造成分,又不是单纯的话剧的营造成分,而是他个人的一种限定,也就使得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些遗憾了。
另外,小时候读书常常听老师夸奖,说人艺的表演最强悍之处就在于舞台之上的底气,就算是在观众席上最后一排的人,也必然能够听得真切。很郁闷,我昨天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于是一度困惑起来。也许是因为背景音乐的制作过于吵杂,也许是因为各位演员的表演还存在此问题,也许是因为我的听力越来越差劲了......总之,有个别部分,甚至是大段的,我都能很茫然听不清楚。有些遗憾了。
全剧感受最深的大约是李白有感而发《早发白帝城》的那段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落泪,是因为理解,也是因为怀念自己曾经度过的那段日子。人生起伏,命运滂沱,哪知柳暗花明,真倒是峰回路转。
我知道自己生命的不易,原本应该顺其道而行,让自己快快乐乐的,但我还是会忠于自己的选择,这一路,不退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