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佛搞特
小佛搞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07
  • 关注人气: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不沦陷--由“南京大屠杀”70周年而思索

(2007-12-13 23:57:1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人文/历史

南京大屠杀

爱我中国

振我中华

心不沦陷--由“南京大屠杀”70周年而思索 
 
     冬季的寒冷让人觉得特别凄凉,不是萧瑟,而是一种等待落泪的味道,却又因为痛苦的压抑而哭不出来。
 
     七十年的风雨一路走来,中国的变迁如同踏着跳板在奔跑的舞姿,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人在几生几死的轮回里从不放弃,追寻那些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未来。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人。人有一生的追求,才能打造幸福的家庭,建设强大的祖国。
 
     多少年来,我们不停的奔跑,不要抱着一颗攀比的心,而是怀着上进的情。好的心态决定良性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发展何尝不是整个世界的推进。在一直争取的路上,我们也曾经徘徊过,曾经回望过,但终究我们知道路是要一直伸向前方的。今天过去就成了历史的昨天,明天是下一站的目标。然而纵然我们不停的追寻更高的目标,更好的未来,我们也不曾忘记刻在我们民族历史中的那一幕幕悲哀。“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如同一次生命的创伤,深刻的记载于岁月的过程里,时光匆匆,伤痕不再是新的,但痛过的感觉会铭记在心,留下的伤疤会成为提醒的记号,伴随一个国家的强大,永远铸在我们心里。
 
     翻起那些痛苦的回忆,眼见着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屠杀,毫不留情,不禁心悸。这是一个民族的残忍,何尝不是整个人类的残忍。在世界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个民族与国家为了种种不同的利益而将杀戮残忍的从刀剑枪炮中挥了出去,无情的砍在了别人的身上,砍在别的民族的身上,别的国家的身上。我想摘出一幅日本侵略军在杀害我的同胞之后得意洋洋的展示悲情胜利的照片,却又住手了。我想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残害,有太多的人将无辜斩在自己刀下,却不以为耻,而当作自己强人一等、高人一头的表现。不是无知,而是劣根性。日本侵略军在这场大屠杀中将这种劣根性的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以一群公开的小丑的身份跳跃在我们面前,并且让这样的表演跟随时间的掩埋,在历史里成为传统而留了下来。于是这些年来,无论中日友好在政府的策略上与人民的交往做的多漂亮或者多直接,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抵触情绪却始终是压在最心底的。那是愤怒,就算戴着面具,也可以感受燃烧的、犹如熊熊烈火的愤怒。
 
     只是,这种劣根性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看看历史,那些斑驳的记忆,有多少国家没有侵略和伤害过他人,有多少国家没有被伤害和侵略过。甚至在我们的生活里,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在人的感情里。不讨论物质的,只说精神的,中国人又有多少内容不是接受了日本人的影响,把那些好的、不好的,是不是宝的都当作可以白拿的东西,一起带回了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我心里很沉重。
 
     不想去一页页翻读历史的真相。“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不是只写给中国人的,而是写给世界人,写给世界人的历史的。这个世界永远有很多办法可以掩饰住事实真相,可以擦去那些外在的表现,但是真正的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在每一天,每个小时,每一秒钟,发生的事情就是发生的,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人可以用任何办法来抵挡这样的真实。人可以和现实作对,却无法和历史作对,无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尊重历史,铭刻历史,是我们每个有情有爱的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态度。人不求有大牺牲的精神,但是应该有大爱的心情。爱国,在这个年代不是一个奔赴战场的潜台词,也不是纯粹等待牺牲的引子,爱国,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是一种情怀与精神,让那些存在的过去激励我们的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国不强,则必然被伤害,国之振奋是人之振奋。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着,不需要用生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这人生的路上,点滴之间的付出可能就是为国家的推动而尽一份力。于是,但愿我们回首历史时,不是一味的抱怨和幼稚的报复,而是认真的埋首在我们可以尽力的每一件事里,在我们的对手面前大方的抬起头,从容应对。不骄傲,我们不以此压人,不胆怯,我们不怕去面对,我们回首历史又展望未来,我们用每个人的尊严去体现民族与国家的尊贵。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谦虚而深邃的。在朋友面前最真诚,在对手面前最从容。这一份大国的骄傲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并为自己、为国家所努力传承着。这一路,亿万人民牵手,勿忘国耻,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