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喜欢
早就听人推荐过《刀锋1937》这部电视剧,一直渗着没看。片花倒是扫了几眼,为那种大背景而感到压抑,于是一套盘丢在那里竟然放了好几个月都没动过。直到手上的电视剧都清空了,才拿出来江湖救急。
三名主演都是我喜欢,孙红雷虽为后起之秀,但如今的地位声势都已经独当一面;叶童是我小时候所欣赏的许仙,那个扮相让我许多年后都为之赞叹;寇世勋是童年看到的第一部台湾电视剧的男主角,那份稳重很多年前就迷恋着了。三个人的舞台,刻画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大上海。


2、兄弟
“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的兄弟。”
孙红雷在片中的这句台词被一遍遍的重复,而我每听一次都有一种想感动落泪的冲动。影片中的人,因“兄弟”二字而结缘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每一种兄弟关系都会是不同的,甚至会在变化。人的感情也由此被牵制,拥有兄弟关系的人会改变,他们周围的人也会因为这份关系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寇世勋扮演的庞德曾与一个日本教授是兄弟,在异国的坚苦日子里,庞德得到了这个日本兄弟的帮助,甚至欠下了人情。不管日本人的初衷为何,庞德曾经是交出过一部分真心的,然而有一天,依然是这个说话礼貌、充满笑容的日本兄弟,亲切的叫着“哥哥”站在他面前,可是背后却带着极大的血腥杀戮和灭国野心,如果他要偿还这份“情义”他就要卖国,甚至眼看着亡国的危险降临。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不管以前的一切是真是假,这份兄弟之情都不会在继续下去。庞德的热血里不允许自己在国家的利益上为兄弟之情和利益之心而折腰。于是,这个日本兄弟变成了对立的,他破坏了庞德与其他人的关系平衡,更一次又一次的让他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最终,庞德还是坚持下来了。
虞中和与庞德的恩怨是整部电视剧最直白的恩怨,就是因为这两个人之间的仇恨往事,上海滩的许多人被命运推到了一起,又被迫接受命运而彼此分开。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也算是恩怨的主线了。虽然他们之间的过节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老狐狸的表现永远是掩饰的好好的。虞中和在公开场合称呼庞德最多的一句就是“庞德兄弟”。那一句兄弟叫的十分顺口,却充满了生分。这兄弟二字挂了以前在上海滩共同的辉煌,也染了彼此对立的仇恨,更是相互斗争的安全帽。他们的心并不是兄弟的心,然而命运的交错留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女儿,所以虽然有着虚伪的兄弟关系,但其后的感情却是两个真正的父亲。尤其是当虞中和被神志迷惑的女儿亲手开枪打中后,他用最后一口气对庞德说,救救家茵,救救我们共同的女儿。那一刻,他们是亲情下的兄弟。
庞德最忠心耿耿的兄弟应该算是老卢,一个棺材铺的老板,他从未让庞德失望过,尽心尽力的提供着帮助。最后为了庞德而牺牲了儿子的性命,也牺牲了自己。老卢出现的时间相对算是较少的,但他存在的所有时段几乎都是在为庞德和庞德的大业而不断付出的。影片给了这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身份,几乎就是以成就庞德为唯一的生存目的,尤其是当老卢死在庞德的怀里时,有一种耗尽生命里每一滴血的感觉。那份兄弟之情令人感动。
区十四是庞德的小兄弟,一个从七岁起开始跟随他的兄弟,他们的情分长久而又复杂,后来更是成为义父子的关系。然而命运往往会比社会关系来得更令人吃惊。这个庞德心中的小兄弟身上隐藏着的身世秘密,让庞德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的徘徊。区十四是庞德以前女人的孩子,也是他的亲生骨肉,于是兄弟亲情演变成为真正的父子亲情。更是因为关系的改变,区十四对虞中和的女儿虞家茵的感情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那是他的血缘妹妹。同样的,庞德原本对小兄弟的关爱变成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热爱,甚至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来保护儿子,更为了完成儿子的愿望而改变行为轨迹。区十四与庞德的兄弟关系变成亲情,也让他承担了与虞家茵的更深一层的关心,所以在原本可以躲避一切到海外去的紧要关头,他走上了通往死亡的旅程。
孙红雷扮演的郑树森是整个上海滩舞台真正的焦点灵魂。庞德是他大哥,也是他的兄弟。庞德创造了轰动上海滩的他,也毁掉了原本的他,更成就了一个充满灵魂的他。郑树森与庞德原本是狱卒与牢犯的关系,因为他的意外出现让庞德复仇的人生从此改变,然而那个时候郑树森只是一个看起来胆小怕事的“顶针”,对于他来说,庞德是个需要仰视的人,纵然叫上一声大哥也全然是敬意。可是改变是要付出代价的。他改变了庞德复仇的人生,于是他也被庞德拉入了他的复仇人生,从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在彼此了解磨合的过程里,郑树森渐渐被改变、被引发,他开始由一个抬头看人的小人物成长为一个真正能与庞德称兄道弟的人物,而当他羽翼丰满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兄弟了,他开始用与众不同的思维过自己要的生活,他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可是他和庞德爱着同一个女人,又被种种环境因素所影响,于是矛盾、误会,更牵扯了其他人的性命和故事,让一切变得悲情起来。仿佛每个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冲击在一起总是会有痛苦的伤害。然而兄弟就是兄弟,真正有灵魂的人最终会趋于同一条道路,冰释前嫌之后,在面对国家的利益时,他们一起举起枪指向侵略中国大地的日本鬼子。那条路他们同样的无怨无悔。
老刘又被称为刘教授,曾经救过郑树森的命,是他的兄弟之一,他对郑树森的好是不可抹杀的,他与郑树森的兄弟情分也都是真的。路转一转方才知道,这个老刘原本是庞德安插在他身边的,虽然身在郑处,其实心在庞处,而他对庞德也是真心的。可这世上没有两全的事情,当庞德与郑树森的兄弟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刘教授就必须做出选择,曾经也有过一次他选择了逃避,避开郑树森,更避开庞德,终究却还是行不通。当他为庞德做事的时候,郑树森就只能失败,但是一切归零之后,刘教授还是选择了做郑树森的兄弟,而他们的热血注定彼此永远是兄弟,死亡也为了同一个目标。
郑树森有一帮形形色色的兄弟,还有个妹子,他们都是郑树森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的,他们始终是站在郑树森身边的,也许这中间会有过小小的分歧插曲,但是那份感情十分真挚并且没有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份兄弟之情的存在,所以才有郑树森顺利的在上海滩成就自己,更会在人生最终的道路上齐头并进,用共同的态度来面对日本人的侵犯。
黄旭初说自己不是兄弟,是同志。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战士,面对人生,面对国家,面对死亡。他用自己的热血感染了郑树森,让郑树森这块懵懂的玉被感化,变得剔透起来。如果说他是兄弟,他并没有特别为郑树森或者其他什么人去做过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情,但是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他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某一个兄弟,而是为了一个国家,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因此就算没有太多的笔墨却也足以成为一盏明灯。这份“兄弟”之情,燃起了郑树森的灵魂升华,更划分了上海滩的心灵英雄与狗熊,他是每一个爱国人民的兄弟。

3、国家
庞德、郑树森、虞中和,他们是故事交错谱写的男性主线,他们有着复杂的悲喜情仇,他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优缺不同,但他们都是不肯在日本鬼子枪炮之下做亡国奴的那一个。
庞德是个早有所觉悟的人,许多年前在上海滩打拼的时候,他已经怀有热血之心,只是一直没有施展,但他的原则早已固定在那里。郑树森是由庞德带领打开了自主灵魂的窗子,虞中和的反面作用逼迫他迅速的成长出自己的风格,但是没有指引,直到黄旭初出现并且感化了他,郑树森才算真的塑造完成。虞中和在家茵被药物控制之后曾经与庞德做过一次谈话,作为父亲的他是爱家茵的,作为中国人他是爱祖国的,他的爱并不比庞德与郑树森软弱。
还有他们的这些兄弟,在面对国家的危难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抱着决心去面对,谁也没有退缩。在悲情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昂首面对生活的,也许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弱点,会被人摆布,会被人利用,会为自己打算,会偶尔懦弱,但他们身上拥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再不起眼的人都遵循这个道理:人只有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方能看出他的本质。对国家与国家尊严的热爱高于一切。
4、爱情
郑树森说,他以前只为一碗饭活着。这是在大时代背景之下的故事,他有他的悲哀。可是他爱上了乔樵,他有了念想。有了念想的人就会开始追逐,他会奔跑,会徘徊,会期待,会争取。可乔樵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庞德的女人。乔樵说,一个女人一生只能为一个男人而活,而她最大的念想就是嫁给庞德做他的妻子。
庞德的人生如果没有遇到过去的种种痛苦,他或许不会留住乔樵在身边,但际遇的门打开了,就谁也不能回头。乔樵注定会在爱情的天平里属于他,也终究会在时代的背景下不属于他。他们都没的选择。而庞德的内心比郑树森更复杂,他在心里放了太多的事,对于乔樵,他必须放弃。
一个是自己身心的依托,另一个是感动自己的真情。乔樵是幸运的,拥有庞德和郑树森两个人的爱,但她最终无法把自己归属给任何一个。她注定要离开庞德,也注定要离开郑树森。带着郑树森的孩子与庞德的骨肉,带着理想与希望,继续骄傲的生活下去。
黄旭初是爱秦善宝的,因为爱所以要保护妻子与儿子,因为要保护而必须远离。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能更好的活着,包括那些已经死去的,和还没有出生的。因为这份爱,所以他不能与妻子和儿子相见、相认。这些道理,秦善宝是未必那么明白的,所以她会缠着郑树森来安排与丈夫的见面,但是她的爱不会比黄旭初少一分一毫,当情况危机之刻,她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告诉丈夫“有日本人”,来保全丈夫的安全与理想。
关于爱情,乔樵是用生的尊严来慰寂,秦善宝是用死的价值来捍卫。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对于亲情、爱情、国家之情,并不比任何一个男人少,他们用自己,成就了那些热血沸腾的男人们。
5、其他
很多人都沉浸在国际大片的手笔制作之中,例如《蜘蛛侠》、《超人》、《蝙蝠侠》、《神奇四侠》等等。我也不例外。我想那是因为这个时代我们期待英雄人物的出现,我们缺少英雄主义的心态,虽然我们明白一切关于正义的道理,但是当情景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迈出那一步。碰到同样具有侠骨柔情的人,不免惺惺相惜,遇到高于我们自己的人,便是满心敬佩。就为了对于“英雄主义”的那个念想,我们孜孜不倦的沉浸在这些荡气回肠的作品之中,久久不能罢休。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所以成长的路上应该是充满正义感的,待到自己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难免不会有机会做一个英雄。可是人越长大,越学会在社会的染缸里权衡各种利弊,变得十分的狡猾,就算真的有一个成为英雄的机会,也难保不会懦弱下去。人要想成就一种气概怕是需要种种条件的,原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我喜欢看那些让我感动的东西,用感动的心情一次次洗涤自己的社会气息,而事实上任何事物,只要你用心,一定会发现能让你能感动的部分,只是修行造化还是看个人的了。
《刀锋1937》是足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的。它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化的、切身关系我们的英雄主义。用大环境,小人物,大事件,小冲突来勾勒的一个感人的上海滩,在1937年,那些有血肉的中国人为了同一个信念而勇敢的面对外来侵略的故事。我想,是值得每一个有情、有爱、有中国人自尊心的人感受一遍的。电视剧也许会比电影拖沓,但是那份细腻让一切更真实。
回味刀锋1937的凌厉,感受中国人民的英雄年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