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薄的个体
一直觉得电影世界中,小人物的刻画与个体的心情描写比之大场景大制作的片子更来得真切,能让人有种身在其中的味道,慢慢走过角色的心灵起伏,无论欢喜还是忧伤都更加充满贴近的感染力,那种感觉往往是不能亲身体会,但是愿意用心分担的。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整体设置感觉还是比较紧凑的,虽然后期姨妈的转变有点急速变换的味道,一下子显得有些冲,而不够丰满,但是从片长时间计算,把握的还是不错的。看这部片子,不由得想起了影片《孔雀》里的人物,同样是一个个微薄的起点,一条条普通人的道路,但是一路走下来,就是显得格外的真切,有特别的充实,仿佛那一条路走下去,只有如此一个结果,根据人物的个性,貌似有其他的选择,其实又没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如此说来,结果终究是必然的。
或者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对于这样小人物的刻画总觉得真切,但是遥远,距离自己的生活有一段那样的距离。作为一个旁观者,一路观察他人的人生,总是显得特别的清晰,于是痛恨角色的的懦弱、愚昧,还有在关键时刻的茫然,巴不得在某一个需要的时刻就出现在他们面前,把真相一股脑的搬出来,做个指引别人道路的明灯......可那终究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顺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直蔓延思绪,从起到伏,然后再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和一层又一层的失落。
(2)后现代
我是有些后知后觉的,对于影片名字中的“后现代”三个字,我的理解是从东东将手机包装之后留在姨妈的床上时,才开始有些顿悟的感觉的。仿佛两种交替的情绪同时出现在面前,开始了一种攀比与竞争,虽然压抑却不停的感动,虽然经常失落,却总看到一点点动人的风景......
从影片刚开始,姨妈出现在火车站,到姨妈与东东之间的不协调,再到与邻居之间有所保留的对话,姨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略微是让我有些鄙视的感觉的,至少不会是舒服的,甚至觉得压抑,还忍不住在心中比较着,倘若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姨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早就触怒了自己的心情,发起脾气来了。然而当东东和姨妈一起坐在警察局里,因为东东所策划的那场“绑架”被破获而即将得到惩罚的时候,姨妈挡在东东之前认下了全部的责任,那一刻,我竟然感动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或许有千万种方式,但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往往只有那么几个等级可以去寻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