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了半夏
(2009-03-11 11:02:07)
标签:
青春文学文化 |
分类: 我所看 |
真的,这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书。《花开半夏》。
在合上书的刹那,想说希望,想说爱情,想说人性,想说命运,想说罪恶。
思绪泉涌,却笔空。那种想一气说完所有的焦急,结果就是什么也没说。
贪念过强,会在你转眼就要满足所有欲望的前一秒,清空归零,消失殆尽。
现在看书,好像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认定了某位作者的书,就会一连的把其所有的作品都看完。前阵子瞄上辛夷坞,连着看完了她所有的作品。
又因为自私的心,迷上80后的作家作品。说是鬼使神差,神经纠结也好,就是想要读80后作家的作品。
突然觉得玲姨在我上大学一年级时跟我说的一句话很对:趁着你想看什么书的时候,抓紧去看,等你过了这个时候,就不会在这样想看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境,就会有不同的需求。
九夜茴,名字并不陌生,《匆匆那年》的火爆,可以说让她一夜之间席卷整个小说排行榜。但是,我跳过《匆匆那年》直接进入《花开半夏》。
生如夏花,但他们却只花开了半夏。讲述爱情和命运的故事,前尘往事似画如风,一听就知道是人生的悲剧。完全没有所谓的人性的说教成分,紧紧是一个简单让人纠结的情节,但是在你回味的时候,你会想到更多层面的东西,想到少年时光,纯纯的爱,想到罪恶的救赎,人性的丑陋,命运的无常。题材很棒,文字很美,人物关系真实,情节紧扣,主题思想的体现并不是靠着说教的文字,而是人物事实的自然流露。
要提到的“少年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活生生的亲历。小说触及到这个,丝毫不突兀,也完全没有喧宾夺主之意。在翻完最后一页,你才会清醒的意识:哦!原来他们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种祸,成为少年犯。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经常发出叹息,不知为什么。文字和情怀,对残酷青春的描述,都让我难以忘却。
PS:同样身为80后的青春文学作家,辛夷坞和九夜茴,完全不同风格。辛夷坞对于青春,爱情的表达更为直白,笔墨更重。九夜茴在青春和爱情的描述上有更多的关于人性,命运的诠释。两位的语言风格也不同,辛夷坞是带着抽象的华丽,九夜茴则是现实的凄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