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三家店-老宅子

标签:
三家店老宅子 |
分类: 记录 |
古村落-三家店-老宅子
上个周日去了三家店。刮风天,出门时正当午,不觉得冷,北京已经零上十几度了。
本来和花无眠约着一起去三家店村看看那里的老宅子,我怕自己太随性,定好时间迟个到什么的,就没敢约。
但随性之人啥时候都随性,这天我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做完了家务事,一看还有时间,就动了去三家店村的念头,临走时还给花无眠发了条短信,我以为她一定按计划去了三家店村,想跟她在村里来个不期而遇。在我转第二遍的时候,也就是三个小时后,花无眠回短信说刚看到我的短信,她因风大未去。花儿,俺先睹为快了。
到了三家店,就是从这里进村的。
http://s12/middle/4a728482t9e995ef529cb&690
一进村子,见不宽的马路两边都是小店小铺,卖主食副食蔬菜水果,日杂用品,有的把东西摆在店外,堆在路边,显得乱糟糟的。一时难以和古村落联系起来。
这应该就是村里的主要街道了,往里走,渐渐变得清爽起来,也越来越安静。
http://s1/middle/4a728482t9ee3abb209e0&690
村里有新起的房屋,也有老房,还有在老房基础翻新的。
在这条两公里的街道上,第一遍走过去的时候,用一个陌生人的眼光看,不觉得有更多的看头。除了几处不开放的寺庙,两处保留相对完整的院落(门头沟政府在墙上挂了文物保护的牌子),其他的看上去和普通民宅无异。
加上正值两会期间,村里戴红箍值勤的人对我这个头发被风刮得零乱、戴着墨镜在村里闲逛的人非常警惕,他们一直盯着我从远处走来,走过他们身边,又往远处去,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这让我有点不自在。
再走一遍,心情松弛下来,会发现更多。有时脚步太匆匆,会忽略很多。
三家店村在门头沟龙泉镇,因当初有三家客店而得名。三家店村地处京西古道的永定河渡口,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京西门户,交通要道。明清时期,三家店是本地最主要的货物集散地,村内店铺林立,还有天利煤厂,龙王庙,白衣观音庵,二郎庙,关帝庙铁锚寺和山西会馆等建筑。现在这些建筑有的重新修缮过,有的原来就维护保养良好,也有呈破败之态的,但都依稀可见往日的繁华。我这次一游,未见到天利煤厂和二郎庙。
http://s2/middle/4a728482t9ee58de98911&690
山西会馆,现在在三家店小学内
http://s9/middle/4a728482t9ee58e9ff3c8&690
白衣观音庙
http://s6/middle/4a728482t9ee58f2c5195&690
关帝庙铁锚寺
http://s2/middle/4a728482t9ee58fc4d901&690
龙王庙
http://s16/middle/4a728482t9ee5905b7f4f&690
龙王庙
村里有的四合院从院门看得出当初的气派讲究,但有些院子进去,已是大杂院,不见了原来的布局。
http://s5/middle/4a728482t9ee5c4d131e4&690
东街78号院
http://s11/middle/4a728482t9ee5c8598a2a&690
中街59号院
http://s10/middle/4a728482t764a2db17a89&690
中街75号院
http://s2/middle/4a728482t9ee5c9386671&690
http://s8/middle/4a728482t9ee5c9c9a137&690
看看左边这张图是门内的情景,各种机关,不亚于今天的防盗门,关上照样固若金汤
http://s4/middle/4a728482t9ee5ca609153&690
村里的老宅子
http://s12/middle/4a728482t764a2d92edbb&690
村里的老宅子,右上角那张就是当初的客店之一,现在只剩一个门框了。
有些院子的门墩,门板,门簪,砖雕,屋脊上的装饰都有欣赏价值。
http://s12/middle/4a728482t9ee6193977db&690
http://s15/middle/4a728482t9ee618734dae&690
http://s14/middle/4a728482t9ee617d3c34d&690
http://s9/middle/4a728482t764a35b28368&690
http://s3/middle/4a728482t9ee61790b092&690
http://s4/middle/4a728482t9ee619c289a3&690
村里还有二十几棵属于二类保护树木的古槐,有的在街道上,有的在四合院里。
http://s3/middle/4a728482t764a37ad4262&690
http://s12/middle/4a728482t9ee62bfe2c7b&690
村里的人很质朴,碰见一位路边坐着的大娘,她见我想进中街59号院(这是一处挂了文物保护牌子的院落)看看,善意提醒我院里有狗,还让我拿根棍进去,后来索性站起来要带我进院。最终我们都没进院,还是别招惹狗吧,咬着不是好玩的。大娘说我下次去的时候,她让那家的人带我进去看看。
http://s7/middle/4a728482t9e894f35aae6&690&690
在一家院子里转悠时,碰见一位卖鲜牛奶的大嫂,说你们城里人还有专门来这里买的呢,好喝。鲜奶二块五一斤,村里人是自个儿拿各种容器来打,没有家什的,大嫂就用超市卖豆浆的那种塑料袋给装。我买了一斤,大嫂多给了些,让下次要买直接到三家店小学附近的家里去找她,她早九点到下午三点在家。回来喝过了,的确好喝。
http://s5/middle/4a728482t9ee6058a92f4&690
村里人过着自己的平常日子,见惯了我们这样拍房子的人。我在村里转悠时,听一个戴红箍的人在说,他们拍照片是拍素材,是为了放在网上。瞧,让人家看透了。
http://s16/middle/4a728482t9ee6080e043f&690
村里的生活场景1,这竹车熟悉吧,村里人不舍得扔,就挂在门洞里了。
临街的住家在窗户里养了花,开得正好。
http://s1/middle/4a728482t9ee608688c50&690
村里的生活场景2,左上角那植物不知是什么,被人挂在外面,也许多少年都用不到,但一定要存在那里。
小绿柜很可爱,放在院里了,可惜了的。
在村里一户人家的大门上长着一个葫芦,天然的“福禄”,再加上那位好心的大娘,就凑齐了“福禄寿”
http://s15/middle/4a728482t9ee64d5f40be&690
回来一整理,发现在村里拍了三百多张照片,有重复的,也有拍坏了的。想看更多的照片,请移步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