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秋天里,理波为海子拍摄“英雄就义”照

(2016-04-07 10:16:53)
标签:

转载

理波老师您好!感谢你为我们提供了海子那么多真实的细节。

                    [转载]秋天里,理波为海子拍摄“英雄就义”照      

                          1987年秋,海子在十三陵大红门(理波摄)

                            

                            照片“英雄就义”的来历

    1987年初夏,贵州流浪诗人马哲从上海来,住在我昌平宿舍。一天,他给我看一本上海诗人郁郁主编的诗刊《大陆》,里面收集了除沪上诗人默默、孟浪、王寅等人的作品外,还有海子一首题为《我病了》的诗。我兴奋地对马哲说:海子就住在我们隔壁单元。他有点惊讶。下午,我带马哲去海子那里,他手里拿着《大陆》和海子见了面。晚上,便在我宿舍吃饭、喝酒、聊诗。一直到下半年,马哲一直住在我这里。

秋天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仨翻过西环里旁的小山坡,路过一小村庄,在村边的空地堆了一片元木,侧面看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像似一个图案,我对海子说:来给你拍张坐在一照,他微张开手臂搭在木头上,微笑。

    离开小村,在走往十三陵的路上,不远便是大红门。也许是那天强烈的光线作用,大红门的红墙在蓝天衬映下格外鲜亮,马哲一步跳上墙边的台阶,摆了一个“革命同志”英雄就义的姿势,手里拿着我平时带的那顶浅蓝格子鸭舌帽,我说,别动。给他拍完后,海子学他的样儿,表情严肃,也来了一张。当时,他俩都觉得不错,让我也摆一下这个姿势,我觉着好像太壮烈了,就则站着靠在红墙上,海子给我拍了一张立像,表情也很严肃。

    海子的这张照片,就是后来广为流传并印在西川编的《海子诗全集》扉页上的“就义”照。人们为何如此喜欢这张照片呢?也许是他的神情与姿势似乎暗合了后来海子“英雄就义”的意象,给了人们以无限的想象。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天的照片丝毫没有太多的“故意”,因为,海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这样较为夸张的动作。

    后来,我再看到海子这张“英雄就义”照,是在1991年的一天下午,我去岳父家路过北太平庄副食品店时,在地摊上的一本杂志里。不巧的是进门就看到老丈人带着那顶鸭舌帽(九十年代后我就不戴了),我开玩笑道:这帽子不能再戴了,以后要成文物了。

    从大红门再往前直行便是神路,我们看着一尊尊石人石象,在一文官先前,马哲为我和海子拍了一张合影,在这张照片里,从海子的表情可以看出那时的他几分轻松和愉快。

           [转载]秋天里,理波为海子拍摄“英雄就义”照

 

    那天,我们一直步行到定陵,转了一大圈后,从水库方向走回。这是马哲来昌平,我们游玩最为轻松愉快的一次。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时常在一起吃饭、喝二锅头,聊天,也许是诗人马哲在的缘故,聊的最多的是当时的诗歌界的一些情况,以及海子对当时一些诗人的看法。我清楚地记得在聊到他熟悉的一位诗人时,他说的一句话,“他是想成为桂冠诗人的人”,以及脸上的那样表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