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在中国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元宵节,观灯、赏月、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放烟火……元宵佳节自然也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瞩目的亮点。翻开一本唐诗宋词选,眼底的五言七律、慢词小令,古人的笔尖把那个遥远的年代里许多鲜活的民俗画面、旖旎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中国的年节总是与吃分不开,所以元宵节这天自然有要吃汤圆的习俗,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元宵节主要是被灯火照亮的,所以元宵节也称灯节。燃灯的习俗起自汉朝,到了唐宋时代,由于皇帝官府的重视,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千门开锁万灯明”,元宵节这天,不仅家家户户的房前楼头处处挂灯,还要搭建起高大的灯轮、灯楼、灯树,灯的样式、内容是花样繁多,奇幻精美,五光十色,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流连忘返。而在赏灯的同时,贴在灯下向人捕捉智慧的灯谜更是把赏灯活动拨弄得兴趣盎然。“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花夜似昼”,“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个个热闹盛大的赏灯活动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是如此的光彩夺目,历经千百年的岁月磨洗依然生动而灿烂,让人心向往之。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元宵节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年轻女孩子不允许自由外出,元宵赏灯正好提供了一个让男女青年相识相会的机会。元夜出行的女子个个打扮得“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在赏灯的人流中“灯市光相射,照见人如画”,引得无数少年人“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之际那目光更是要追着“满街珠翠游村女”只为“看楚女,纤腰一把”。于是,千百年来在这个动人心魄的夜晚不知发生了多少爱情故事。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灯相遇后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宇文彦和影娘灯谜订情……而敏感细腻的词人更是以“花市灯如昼”为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一对幽会雅聚的男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温婉,看到了“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的甜蜜,看到了“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的难舍,自然也有“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的心有所期而终归失望的落寞。最是辛弃疾为我们定格了一个永久经典的镜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这样,传承千年的元宵节被货真价实地打造成了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中国的“情人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