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师傅给我大哥写的“禅”字
文殊道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圣地,也是著名的佛教律宗道场。
——早在北魏太和年间(471——499),即有律宗三祖法聪律师于碧山寺开讲《四分律》。
——门人道覆录(上)为义疏,被后世誉为律宗四祖。
——到唐代时、律宗九祖道宣又至五台山创立了五台山律宗。
——“会昌法难”后,还保留着全国仅有的两座戒坛之一(大圣竹林寺的万圣戒坛)。
——明代律宗二十九祖慧云如馨律师。
——解放初期律宗四十六祖旺台圣德律师。
都大弘戒律于此。
1981年夏天,妙江和尚在藏通恩师的指示下,来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在普化寺于寂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具足戒,略称具戒,是令持戒者于一切境中,都要精勤修持,择善离恶,趋于圆足,故名。从此,妙江和尚就成了一位正式沙门。
那时的普化寺,一片荒凉,杂草丛生,瓦砾满院,殿堂、厢房也成了羊圈和干草房,亟待用人整理修葺。所以,妙江和尚就留在了普化寺,协助藏明和尚修整寺院,开辟道场。妙江和尚和众僧人在藏明和尚的领导下,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起早达黑地劳动;以藏明和尚多年的积蓄、居士们的布施和国家的资助,不几年的功夫,就将一座破败的寺庙修建成了一座布局严谨、建筑瑰丽、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净土道场。
八十年代初期,是五台山佛教的复兴时期。正当妙江和尚一心一意地全力修复普化寺时,五台山佛教协会为了续法慧命,培养佛教的接班人,就决定保送妙江和尚至南京的著名古刹栖霞寺学习。1982年金秋,妙江和尚来到了天下“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寺,参加僧伽培训班的学习。在这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梵宇琳宫中,倾心聆听了教务主任茗山老法师和教师圆堪法师讲授的佛教基础知识、丛林知识、寺庙管理和佛教戒律等课程,并—一进行了细致的钻研与消化,学到了不少系统的佛教知识,提高了他的佛学水平。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不少经书,背过了《维摩诘经》、《楞严咒》和《大悲咒》等经咒,于1984年仲春二月圆满结业;满载而归五台山,被佛教协会安排到南山寺,担任副管家。
南山寺是五台山著名的十大青庙之一,由佑国寺、善德堂和极乐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雕梁榱栋的梵琳华宫,也是五台山著名的石雕艺术宝库。妙江和尚在此,与常住30余人一起,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接待四方游客,也参加一些农田劳动。但因当时大僧不多,二僧又不会佛教音乐,所以,当大僧、二僧分开上殿时,妙江和尚往往是一个人吹打唱念,打击几种法器,而且经声佛号宏响悦耳,因此,被说成是弘一大师的再来人。妙江和尚是一个手勤腿快,能够吃大苦、耐大劳,听从教戒,具有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的僧人。因此,在南山寺工作一年之后,又受五台山佛教协会的委派,去了慈福寺当家。
慈福寺是清代道光二年(1822)见证活佛修建的十几座黄庙中的一座华丽的禅堂院。因为它在菩萨项后面的灵鹫峰上,有殿堂楼阁80余间,连禅堂僧舍也相当美观,寺周又松杨围绕,院内还清净肃穆,所以,在八十年代中期,五台山佛教协会就把一些老禅衲,如悟清、灵鹏、保生、寂贵等安住其中。但他们都年事已高,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好东西也吃不上,好衣服穿上也弄得肮脏不堪,屋里也弄得乌烟障气、一团糟。妙江当家一看,不禁十分心酸。这些老禅衲都是他的长辈,生老病死又是众生的难逃之苦。想到这里,他就发愿要改变这里的一切。他亲自动手,打扫禅房,洗漱衣服,下厨做饭,双手捧着钵盂,将饭送到老衲手里。吃饭之后,又一个一个地将钵收回,清洗干净。有的病了,还要请医,打针吃药,伺奉左右。这些老禅衲见他勤劳吃苦,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遂对他很尊敬、信任,一有病或其它什么事情,总是像念“阿弥陀佛”一样,也称念着他的名字,五台山的人们见了他也亲切地称呼其为敬老院的院长。就这样,妙江和尚把这几位老衲一个个地送归之后,又被五台山佛教协会安排去竹林寺当家。

每次妙江师傅来我家时,我都要与师傅合影留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