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人生 |
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完《天山脚下》后,与文化部领导、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领导及演职人员合影
明天是老父亲的祭日,今天一整天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三年前父亲因为例行保健检查,住进北京安贞医院输些丹参等药,正赶上“非典”肆孽,急急忙忙就出院了,在政府宣布“非典”解除以后,父亲再次住院,血压升高已无法控制,继而出现抽搐、心脏衰竭......。
父亲从10多岁时就在南口铁路机车车辆工厂上班,一天下夜班他将日本宪兵队的岗哨打死抢了一杆长枪,连夜就跑到当时昌平县委所在地果庄村,下定决心当八路打鬼子。因为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化,到县委以后一直给昌平县委书记曹痴当文书,16岁时就入了党,随后到了察哈尔军区宣传部,在八路军的“前线报”、“冀热察导报”当校对、助理编辑等,他们当时一起的老干部有屈飞、丁原、何辛、张天来、袁木、沈重、宁波、纪发、林冬、徐珩、张华、张常海、胡纪常、蒋曙晨、肖远烈等一大批来自大学校园和延安的革命进步青年。
全国解放后,父亲转业到了文化部的直属单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的老战友们有的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华社等单位当社长和总编辑,也有的老战友到各大部委当部长、局长、驻外大使等。平时谁也没有时间来往走动,60岁离休以后他们才有幸在一起聚聚,畅谈年轻时在一起出生入死的经历。可是终归都是老年人了,记得在父亲65岁以后,经常接到老战友去世的仆告,他经常是彻夜难眠、老泪纵横,从此他一篇篇写着回忆录,可能是父亲心事太重了,虽然是一辈子的乐天派,在回忆往事时也难免有很多酸楚。
95年我们兄弟四人在南口虎峪村盖了一处乡间别墅,将父亲接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远离了北京城里的喧闹。现在父亲去了,他的墓地就在我家的北面山上,可以每时每刻看到家里的房子.....。
现在我们都过得挺好,父亲也应心里踏实了,父亲培养了我们长大成材,他的爱憎分明、热爱老百姓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够我们全家三代人永远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