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为赵立云老师。右一为贾德林老师。我们在钓鱼台参加联欢时留影。
我2001年从东单搬到定福庄以后,每天无聊的很,早上9点多起来以后遛遛狗,中午吃完饭睡觉,一睁眼4点多,起来后拉着狗到居委会找薛老师聊天,每天如此。薛老师是一位心地善良的退休教师,人品非常好,通过聊天她得知我兴趣广泛,喜欢文艺、酷爱京剧,她就介绍我认识了两位京剧老师,一位是黑龙江省京剧院院长贾德林老师,贾老师工小生,现已年近70岁,精神依然焕发,精气神十足。一位是京剧世家梅派青衣赵立云老师。我们认识以后真是感觉相见恨晚。于是在薛老师的发起下,成立了小区京剧组,我们每天在一起交流学习。院里的票友李老师、70多岁的班大爷、钮师傅,还有相邻小区的两位大姐也经常过来唱几段。社区居委会的李书记抽空有时也来唱一段《红灯记》里的沙奶奶,并且还被选上参加了朝阳区文化馆的演出。赵老师也代表朝阳区和三间房地区办事处参加北京市和朝阳区组织的“社区一家亲”文艺演出,并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记得“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写了一段词叫“幸福生活万万年”,用京剧的唱腔配乐大家合唱,还参加了地区办事处的演出。
十六大精神代代传,
三个代表记心间,
为奔小康齐奋战,
建设祖国俱争先,
首都全民齐上阵,
为了办好新奥运,
城市建设齐发展,
房改政策万民欢,
百姓住上舒心房,
道路修得齐又宽,
美好日子在召唤,
幸福生活万万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