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弟弟易鹤达(圣婴)的艺术生涯 |
标如一盏灯指引着他,他就会义无反顾,锲而不舍地走下去。不成功,不罢休。
(六)
九十年代前半期,。商品经济大潮席卷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得身居高雅象牙之塔的艺术家也不免把持不定,跌落尘埃。衣食无忧的圣婴也办起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承揽各种与自己所好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业务。他参与了北京天安门万人太极拳活动和中国首届武术颁奖盛典主题节目<武颂>的美术设计工作。还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室内馆的设计创作并荣获大奖。如此忙忙碌碌大约十年,事干了一些,但是圣婴对此全无成就感。他空虚苦闷,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选择的生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诸多杂务的纠缠下,他离开自己心爱的画画似乎太久了。
圣婴一向认为,就学之道,从来是老师找学生,而不是学生到处漫无边际地去找老师。一切都在一个“缘”字。正当圣婴为失去了生活目标而苦恼时,在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老师”出现了。1998年圣婴参加了在北京西山八大处举行的北京天安门万人太极拳活动和中国首届武术颁奖盛典主题节目<武颂>创意研讨会。你或许说作为武术圈外人士的圣婴参加那次集会是一种偶然和意外。但是在一切偶然和意外之中,却暗含着太多的机缘巧合。在这次研讨会上,圣婴遇到了曾经以一部电影<少林寺>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武术家于承惠先生。并由此结成一生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师友和忘年交。于老师武学修为自然精深。但是更博大精深的,是他通过对武术的禅悟,觉悟到的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他创建的“美学体育”给了圣婴极大感悟和启发。与于老师的相识结交。两代人披肝沥胆,心心相映的彻夜长谈,恰如一股清风,为迷茫中的圣婴吹散了障眼的迷雾。使他重新找回了自己要走的既定道路。从那以后的七年之间。圣婴完全进入了一种近似疯狂痴迷的工作状态。他躲在自己的乡间别墅里。每天都要用平均超过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心无旁鹜地作画。他调动起所有生活积累和对艺术人生的感悟,以及他所能想到和用到的所有艺术手段。把那一切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他大悟若迷,这种反常规的生活状态,令妻子深深体会到做一个艺术家生活伴侣的与众不同。在这种生活中几乎每一天都会有突发和意外的惊喜和变化。没有一天是平淡枯燥乏味的。他们一起共同经历的一切。事后都会成为甜蜜回忆的谈资。
然而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在这期间,最令圣婴苦恼的倒不是工作的劳累,而是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每每暂时停下手中的创作,去干一些虽然和自己特长相关,其实自己又并不那么喜欢干的工作。而一旦挣来一些钱,能够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家庭生活不至于饥馁了。他又会重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来。这七年之痒恰似他在艺术修炼上的“闭关”。